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Anabas testudineus
Anabas testudineus攀鱸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Bloch, 1792) 棲息深度 0 - 2公尺
中文名 攀鱸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攀鱸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86 Osphronem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攀鱸 
最大體長 2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攀鱸、過山鯽、攀木魚 
世界分布 臺灣、中國、東南亞   台灣分布  
棲息環境 淡水  模式種產地
"日本",但實際上是東南亞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周及高,2011) 
典藏標本 FRIP00042 NMNSF00027 NTOUP201202-219 NTOUP201202-360 NTOUP201202-367 NTUM02226 NTUM02228  
英文俗名 Climbing perc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LC    DD 2017淡水魚紅皮書:DD
形態特徵

體略呈長卵形而側扁。頭部中大,吻短。口裂中大,開於吻端上位;口斜裂;上下頜均有細小之頜齒。前鰓蓋骨下緣及下鰓蓋骨緣均具細小鋸齒。體被有中大型的櫛鱗;側線退化而不明顯。背鰭單一,具硬棘XVII-XIX,軟條9-11;臀鰭與背鰭同型,具硬棘IX,軟條10-11;胸鰭14-16;腹鰭I, 5;側線鱗28-30。腹鰭胸位,外型圓;尾鰭後緣呈圓形。體呈棕灰色至淺黃褐綠色。鰓蓋後緣與尾柄基部各有一個明顯的黑色圓斑。(2021/8/3 黃世彬編修)

棲所生態

棲息於低海拔的平原緩流區、河川下游、湖沼、池塘等水域中。肉食性為主,以小型生物為食,跳躍能力強。體型明顯大於蓋斑鬥魚。當所處環境不適合時,可暫時離開水面短距離遷移至周邊的新水域,這是這個魚種俗名"過山鯽"的由來。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南亞、東南亞、台灣、中國。博物館中保存有台灣本島早年採獲的標本,但近數十年來已未再記錄過,在本島可能已滅絕多年,因資料缺乏,在本島的歷史分布並不清楚。目前僅在外島有少量族群分布,亟待進一步保護。 

漁業利用

目前僅在外島存在極少量的族群,值得進一步保護,應積極保護其棲息地,不應捕捉。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