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ubiceps whiteleggii
Cubiceps whiteleggii懷氏方頭鯧
by: 潘俊宏
命名者 (Waite, 1894) 棲息深度 150 - 550公尺
中文名 懷氏方頭鯧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圓鯧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80 Nome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懷氏方頭鯧 
最大體長 21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肉鯧、'鯧仔魚(臺東)、黑肉魚(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西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 
棲息環境 深海、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澳洲新南威爾士 
同種異名 Cubiceps natalensis, Cubiceps squamiceps, Cubiceps whiteleggi, Mulichthys squamiceps, Psenes guttatus, Psenes squamiceps, Psenes stigmapleuron, Psenes whiteleggii, Psenes whitelegi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朱元鼎 編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7169 ASIZP0058272 ASIZP0058537 ASIZP0058627 ASIZP0059147 ASIZP0061558 ASIZP0061598 ASIZP0061682 ASIZP0062395 ASIZP0063144 ASIZP0063216 ASIZP0063744 ASIZP0065047 ASIZP0067232 ASIZP0068150 ASIZP0073833 ASIZP0080633 ASIZP0080676 ASIZP0802111 ASIZP0803911 ASIZP0912111 ASIZP0913911 ASIZP0916330 FRIP00309 FRIP20219 FRIP22303 NMMBP00486 NMMBP01686 NMMBP01747 NMMBP01750 NMMBP02630 NMMBP04163 NMMSTP00475 NMMSTP01665 NTMP0425 NTMP0836 NTUM06904 ...列出全部37筆... 
典藏基因2012-01-08,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Shadow driftfish; Indian drift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呈長橢圓形,體不柔軟。頭大,吻端鈍圓。眼大型,其直徑大於吻長。口斜裂,上下頜約等長;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均有細齒,舌上亦有齒。前鰓蓋骨及主鰓蓋骨皆無棘。鰓耙細長,具擬鰓;鰓裂寬,鰓膜不相連並在喉峽部游離。體被圓鱗,吻部具鱗,頰部具鱗,僅及眼前緣;側線鱗數約55。背鰭兩個,緊鄰,中間具缺刻,第一背鰭硬棘IX-XI,第二背鰭鰭條I-II + 18-21;臀鰭和第二背鰭同型,III + 18-21;胸鰭中長,末端僅至第二背鰭起點之下方;尾鰭深叉。體呈褐色;腹部淡色。各鰭灰黑色至灰色。鱗首方頭鯧(Cubiceps squamiceps)為其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陡坡區150公尺深以上的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自非洲南部至日本。臺灣分布於各地沿岸海域。 

漁業利用

食用魚,一般以底拖網捕獲,被利用於鮮食或加工成魚粉。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