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Diodon eydouxii  
發音 
Diodon eydouxii愛氏二齒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risout de Barneville, 1846 棲息深度 0 - 100公尺
中文名 愛氏二齒魨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二齒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510 Di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艾氏刺魨 
最大體長 27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刺規、氣瓜仔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南部、小琉球 
棲息環境 大洋、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東太平洋 
同種異名 Diodon bertolettii, Diodon melanopsis, Diodon spinosissim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魨形目(蘇等, 2002)  Par M. L. Brisout De Barneville 1846 Hayashi, M. etc. 1988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蘇錦祥, 李春生 編著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4276 ASIZP0055999 ASIZP0056905 ASIZP0058223 NMMSTP00542  
英文俗名 Pelagic porcupine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短圓筒形,頭和體前部寬圓。尾柄錐狀,後部側扁。吻寬短,背緣微凹。眼中大。鼻孔每側2個,鼻瓣呈卵圓狀突起。口中大,前位;上下頜各具1喙狀大齒板,無中央縫。頭及體上的棘甚堅硬而長;尾柄具2或2以上之小棘。各棘具2棘根,可自由活動。背鰭一個,位於體後部,肛門上方,具軟條16-18;臀鰭與其同形,具軟條16-18;胸鰭寬短,上側鰭條較長,具軟條19-22;尾鰭圓形,具軟條9。體背側灰褐色,腹面白色,背部及側面有許多深色卵圓形斑點,體腹面、下頜後方有1黑色橫帶;背、胸及尾鰭亦有圓形黑斑;臀鰭則無黑斑。

棲所生態

大洋漂游性生活。群居性,以大型浮游動物及仔魚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全世界各熱帶海域。臺灣主要分布於南部及小琉球海域。 

漁業利用

偶被流刺網或延繩釣等捕獲,無食用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