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Myersina filifer  
發音 
Myersina filifer絲鰭鋤突鰕虎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37) 棲息深度 6 - 25公尺
中文名 絲鰭鋤突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長絲犁突鰕虎魚 
最大體長 13.2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狗甘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澎湖、小琉球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印度 
同種異名 Cryptocentrus filifer, Gobius filifer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Cuvier, G. etc. 183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5794 ASIZP0056497 ASIZP0056792 ASIZP0060477 ASIZP0061712 ASIZP0061956 ASIZP0062264 ASIZP0062265 ASIZP0074801 ASIZP0078862 ASIZP0080113 ASIZP0080131 ASIZP0700327 ASIZP0807686 ASIZP0900431 ASIZP0917686 FRIP00302 FRIP00303 NMMBP00811 NMMBP02746 NMMBP02982 NMMBP06092 NMMSTP00731 NMMSTP01660 NMNSF00944 NMNSF01300 NTMP0309 NTMP0983 NTUM01454 NTUM01468 NTUM04471 NTUM06958 NTUM07057 NTUM08659 ROM71732  
英文俗名 Filamentous shrimp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細長,頭、體均側扁;眼小而為位於背緣,稍高於頭背緣,眼間隔狹窄;吻短而吻端鈍;口裂大而開於吻端,呈稍斜位,兩頷均同長,上頷末端達眼後緣下方,兩頷具數列尖銳齒,外列齒特大;左右鰓膜於窄峽部癒合;第一背鰭棘延長呈絲狀;左右腹鰭形成吸盤;體被小型圓鱗;背鰭前方無鱗;體呈淡橄欖色,頭散佈以青色小點;第一背鰭具黑斑,第二背鰭與尾鰭具淡紅橫帶。(2019/9/4)

棲所生態

棲息在沿海礁砂混合區或礁岩區外圍沙泥地上;肉食性,以小型無脊椎生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台灣目前發現於西部、澎湖、小琉球等周圍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