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nthurus dussumieri Valenciennes, 1835 
發音 
 杜氏刺尾鯛 F470 Acanthuridae 刺尾鯛科
俗名眼紋倒吊、粗皮仔、倒吊(臺東)。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深度4-131公尺,無毒性,可食用,有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最大體長54 cm,模式種產於模里西斯。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扁平齒,齒固定不可動,齒緣具缺刻。背鰭單一,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各鰭條皆不延長;胸鰭近三角形;尾鰭呈彎月形,隨著成長,上下葉逐漸延長。尾柄兩側各有一根硬棘,尾棘鞘呈現明顯的白色。 背鰭具有9根硬棘,25-27根軟條;臀鰭具有3根硬棘,24-26根軟條;胸鰭具有16-17根軟條;腹鰭具有1根硬棘,5根軟條。體黃褐色,具許多藍色不規則的波狀縱線,頭部黃色而具有藍色點及蠕紋;緊貼著眼睛後方具一不規則之黃色斑塊及眼前另具一黃色帶橫跨眼間隔;鰓蓋膜黑色。背鰭及臀鰭黃色,基底及鰭緣具藍帶;尾鰭藍色,具許多小黑點,基部有一黃弧帶;胸鰭上半黃色,下半藍色或暗色;尾柄棘溝緣為黑色,尾棘鞘為醒目的白色,是本種的重要鑑別特徵。 最大體長可達54公分,壽命可達28年。(2020-6-17 黃世彬 編寫)
棲息於沿岸附近之珊瑚礁及岩礁地帶,棲息深度為4-131公尺。日行性魚類。一般小魚於礁盤上方活動,有時可在潮池中發現,成魚則常成群的洄游於中層水域。產浮性卵。草食性,以附著性藻類、矽藻及有機碎屑為食。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部,東至夏威夷及萊恩群島,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大堡礁及羅得豪島。臺灣各地海域及離島均可發現,以北部、東北部、蘭嶼、綠島以及澎湖海域最多。
在臺灣岩礁區海域屬於常見魚類,數量普遍。可食用魚類,一般由手釣、流刺綱、延繩釣捕獲,全年皆產。釣獲或處理時須注意尾柄銳利的棘刺,避免割傷。除食用外,幼魚體色鮮艷,也具有觀賞價值。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