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棘銀寶魚、黑七夕魚。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深度0-12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西太平洋,產於臺灣南部,最大體長2.26 cm,模式種產於臺灣屏東船帆石。 | |
體延長,側扁。頭中大。吻短;唇厚。眼中大。口端位,斜裂;上頜骨向後達眼中央下方;下頜連合處無感覺孔。頭、前腹部、背鰭、臀鰭、胸鰭、腹鰭皆無鱗;後方鱗片末端不延長,具櫛棘,僅具有側線1條,沿背緣延伸至背鰭基底中部前。背鰭單一,硬棘部鰭膜間具缺刻,具硬棘XIX-XX,軟條4-5;臀鰭具硬棘VII-VIII,軟條4-5;胸鰭圓形;腹鰭延長;尾鰭圓形。體一致為灰橄欖色,背、臀及腹鰭具橘黃色緣;胸鰭基上有小白點;尾鰭灰色而具橘黃色緣。 | |
主要棲息於沿岸之潮池及礁區。穴居性,且魚體小型,行動極為隱密,不易觀察其生活習性。肉食性,以無脊椎動物為食。 | |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南部、臺灣及菲律賓。臺灣分布於南部海域。 | |
小型魚類,不具食用價值。 |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