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thaloperca rogaa (Forsskål, 1775) 
發音 
 煙鱠 F338 Serranidae 鮨科
俗名紅嘴石斑、過魚、珞珈鱠、黑鱠仔。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深度1-20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南部、澎湖、小琉球、綠島、東沙、南沙,最大體長60 cm,模式種產於紅海。
體高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1-2.4倍。頭背部陡直;項部顯然隆起;眶間區稍凹陷。前鰓蓋圓形,後緣貝微鋸齒;主鰓蓋具3扁平棘,中間棘最長。後鼻孔圓型或卵圓型,大於前鼻孔。上頜末端延伸至眼下方;上下頜前方具小犬齒;下頜後方具2-4列細小齒;腭骨具齒。鰓耙數8-10+15-17。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48-54;縱列鱗數94-104。背鰭連續,有硬棘IX枚,軟條17或18;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或9;胸鰭微長於後頭部,其上方之第5或第6鰭條長於中央之鰭條;尾鰭截形。體色一致為暗褐色,偶呈現橘色光澤,腹部經常見一淡色之垂直斑帶;口內、鰓腔及頜膜橘紅色。
主要棲息於水深3-60公尺處之礁石區,通常可見其在礁石洞穴內或在洞穴外巡遊。以小魚(如擬金眼鯛 Pempheris sp.)、口足類(如假蝦蛄 Pseudosquilla sp.)等為食。成熟體長大約在35公分左右,終年皆可產卵。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中太平洋吉耳貝特群島(Gilbert Islands),北自日本,南迄澳洲。包括南非、波斯灣、阿曼彎、印度、泰國、印度、印尼、巴布新幾內亞、菲律賓、臺灣、帛琉、所羅林及加羅林環礁等。臺灣主要產於南部、東部、澎湖、小琉球及綠島等海域。
一般漁法以延繩釣、魚槍或利用魚籠捕獲。清蒸或煮湯皆宜。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