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名粉紅尾砲彈、角板機魨、剝皮竹(臺東)、包仔(澎湖)、紅尾砲彈(澎湖)。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深度4-5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有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南部、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最大體長40 cm,模式種產於波利尼西亞。
|
| 體稍延長,呈長橢圓形, 尾柄短。口端位,齒白色,無缺刻,至少最前齒為門牙狀。眼前有一深溝。除口緣唇部無鱗外,全被骨質鱗片;頰部亦全被鱗;鰓裂後有大型骨質鱗片;尾柄鱗片無小棘列。背鰭兩個,基底相接近,第一背鰭位於鰓孔上方,第I棘粗大,第II棘則細長,第III背鰭棘極小,不明顯;背鰭及臀鰭軟條截平,前端較後端高,向後漸減;尾鰭截平。體深褐或黑色;背鰭與臀鰭軟條部白色,具黑邊;尾鰭基部白色,後半部粉紅色;胸鰭黃色。 |
| 主要棲息於向海礁區,一般被發現於水深60公尺內的水域,通常生活於有洋流流經且珊瑚繁生的水域活動。主要以海藻及碎屑為食,有時亦捕食海綿、甲殼類、章魚及魚類。 |
|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土木土及馬貴斯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大堡礁及新加勒多尼亞。臺灣除西部及北部外,皆有分布。 |
| 通常以陷阱法、潛水或流刺網捕獲,以生鮮或醃製於市場出售,或以其可愛的模樣而常被飼養於水族館中,供人欣賞。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