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oelorinchus kishinouyei
Coelorinchus kishinouyei岸上氏腔吻鱈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Jordan & Snyder, 1900 棲息深度 250 - 450公尺
中文名 岸上氏腔吻鱈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鼠尾鱈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215 Macrou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岸上氏腔吻鱈 
最大體長 36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鱈魚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日本三崎 
同種異名 Caelorinchus kishinouyei, Coelorhynchus kishinouye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邱美倫(2002)碩士論文;Fish of Japan(Nakabo, 2002)  Jordan, D. S. etc. 190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6351 ASIZP0058020 ASIZP0058266 ASIZP0058633 ASIZP0058647 ASIZP0060245 ASIZP0061049 ASIZP0061079 ASIZP0062158 ASIZP0063148 ASIZP0065082 ASIZP0065555 ASIZP0065585 ASIZP0065596 ASIZP0065645 ASIZP0065654 ASIZP0065655 ASIZP0065656 ASIZP0065659 ASIZP0065660 ASIZP0065991 ASIZP0070616 ASIZP0070660 ASIZP0070662 ASIZP0070696 ASIZP0070732 ASIZP0074776 ASIZP0700274 ASIZP0800047 ASIZP0800644 ASIZP0900375 ASIZP0910047 ASIZP0910644 CAS214461 CAS214612 NMMBP02901 NMMBP03526 ...列出全部45筆...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1-05-31,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Mugura grenadi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尾長如帶,愈往後愈尖細。頭部腹面光滑無鱗。吻部較鈍短,吻端有一小型的三角狀棘突。眼窩極大。口小;齒為錐狀,六列排成寬齒帶;體被櫛鱗,鱗片上之小棘平行排列,大小約略一致。發光器中長,由肛門起向前延伸止於兩腹鰭基底之間。體色為淺棕色,腹部白色;胸鰭基底之上後方有一大而明顯的圓型黑斑,小型個體會於死亡後消褪。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水深250-450公尺的水域,生活在混濁的泥沙底質上,幾乎是以多毛類為食,偶而在胃中發現甲殼類。生殖季在二月到四月。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至臺灣東北部及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個體較大型,軀幹部份可食,有時可見於魚市場。小型個體則作為下雜魚。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