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Gracila albomarginata  
發音 
Gracila albomarginata白邊纖齒鱸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Fowler & Bean, 1930) 棲息深度 6 - 120公尺
中文名 白邊纖齒鱸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鮨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38 Serra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白邊纖齒鱸 
最大體長 4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黑皮過魚、石斑、鱸魚(臺東)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蘭嶼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婆羅洲 
同種異名 Aethaloperca albomarginata, Cephalopholis albomarginatus, Epinephelus albomarginatus, Gracilia albomarginat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4(FAO,1999)  Fowler, H.W. etc. 1930 Smith-Vaniz, W. F. etc. 1988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arpenter, K. E. etc. 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56157 ASIZP0056519 ASIZP0060473 ASIZP0070779 FRIP20162 FRIP21245 FRIP21429  
英文俗名 Red-edged rockcod; Rededged cod; Slenderspine grouper; Thinspine rockcod; White-margined grouper; Thinspine grouper; Chestnut grouper; Masked group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6-3.3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微凸且寬。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兩側齒細尖;腭骨具齒。鰓耙數8-10+14-16。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63-76;縱列鱗數124-150。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IX,軟條14-16;臀鰭硬棘III枚,軟條9-10;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截形或微內凹。成魚體呈暗綠褐色;頭部具3-5條深藍色斜紋;體側則具許多條暗色窄弧形橫紋;尾柄則具點狀橫紋。幼魚體呈褐色或紫色;背鰭及臀鰭軟條部具橘紅色線紋且向後各自延伸至尾鰭上下葉。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外礁斜坡區及深水域的水道。游泳能力強,通常獨游,偶會聚集成一小群。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暖水域,西起非洲東岸,東至法屬玻里尼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大堡礁。臺灣主要分布於蘭嶼海域。 

漁業利用

具經濟性之食用魚,但不常見。一般漁法以延繩網及一支釣捕獲。清蒸食用佳。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