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專欄目錄]
民俗信仰中的魚            林欣樺 2015-10-15
  舉凡靠海生活的民族都會演化出特有的漁業文化與海神信仰,尤其是早年漁民對海況、魚汛難以掌握,加上技術的不足,多半只能仰賴信仰,祈求神靈保佑捕魚平安與豐收。而隨著國民文化素養提升,文化產業的推動也日漸興盛與流行,各種傳統漁業祭典與新興漁業文化季活動應運而生,看似帶來無限觀光商機,增加當地經濟收益,卻因為重點多放在品嚐各類海鮮,使得消費者參與活動彷彿都是為了吃,忽略了永續觀念的教育與傳承,反而更增加漁業資源消耗的速度,究竟我們推廣的是海鮮文化抑或海洋文化,曼波魚季與鮪魚季的後果與傳統漁業祭典的意涵,值得我們再三思量![8][30][89]
序號 類別 名稱 地點 月份 簡介
1 節慶 飛魚季 台東縣蘭嶼鄉 約在國曆2-6月 長久生活在島嶼,達悟族(雅美族)順應海洋資源的自然變化,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歲時祭儀文化,而其中因大量飛魚群每年國曆三月左右會隨著黑潮來到蘭嶼海域,捕飛魚已成為達悟文化的重要象徵,達悟族也依著飛魚出沒的季節,將一年的漁獵活動分為飛魚汛期、飛魚終了期、飛魚來臨期三大部分。飛魚汛期:約國曆2-6月,依次舉行飛魚祭、招魚祭、收藏祭,祈求豐收,漁獵時也只能捕捉洄游魚種,禁捕底棲魚類,並將多的飛魚製成魚乾儲存備用。飛魚終了期:約國曆7-9月,依序舉行小米豐收祭與飛魚終食祭,慶祝各類農、漁穫收成,也結束漁獵飛魚,結束食用飛魚乾等料理,並祈來年再豐收,改捕撈其他魚種食用。飛魚來臨期:約國曆11-1月,此段時間休養生息,以農務活動為主,也包括漁船維修與建造。[1][2]
2 節慶 飛魚季 屏東墾丁、臺東綠島 約在國曆4-6月 恆春漁民也有獵捕飛魚的歷史,以後壁湖漁港為主要基地,捕漁區在鵝鑾鼻外海。通常在黎明作業,以追逐網法捕魚。同樣的,綠島海域也有隨著黑潮而來的飛魚群及捕飛魚活動。墾丁及綠島飛魚季皆是由地方縣政府、漁會等官方約自民國90年代頭幾年開始推動的漁業生態體驗活動,旨在促進當地觀光旅遊發展,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反而造成過漁危機,捕食飛魚卵更是備受爭議。[8][9][10]
3 節慶 飛魚季 花蓮縣豐濱鄉 約在國曆5-8月 由花蓮縣官方與民間推動的觀光節慶活動。夏季捕飛魚也是豐濱鄉的原住民族(撒奇萊雅族、葛瑪蘭族、阿美族)的傳統文化之一,捕飛魚前各部落也會舉行海祭,祈求出海平安與豐收,也發展出獨特的夜間捕魚法,常見的飛魚種類包括黑鰭飛魚、斑鰭飛魚、及白鰭飛魚。豐濱飛魚季活動旨在提供機會讓大眾體驗原住民的生活經驗與文化特色。[3][4][5]
4 節慶 曼波魚季 花蓮 國曆4-5月(2006年起已停辦) 曼波魚即翻車魚,盛產於每年4、5月。2002年起由花蓮漁業單位推動曼波魚季,旨在推廣觀光產業,因翻車聽起來較不吉利,同時舉辦更名、徵名活動,故有了曼波魚的稱呼。曼波魚季的成功,使牠從乏人問津的漁獲成為花蓮的名產,消費者需求大增,也造成濫捕情況,即便自2006年起已停辦曼波魚季活動,捕撈方式也改為友善生態的定置漁網,但現今曼波魚在花蓮的餐廳及海產店仍是熱門的海產,倒是料理方式從原本的只吃龍腸到後來全身食用,想必是在漁業資源衰退的趨勢下,只能物盡其用、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之變通方式。[20][21][22]
5 節慶 台灣鯛魚季 新竹縣新豐鄉 2014年5月 台灣鯛就是吳郭魚,新豐、湖口等鄉為新竹主要飼養區,相較於其他縣市,新竹飼養地面積大、水質好,加上品種改良與技術提升,雖然僅占全台百分之五,但品質居全台之冠,相當優良,近年也因政府推廣,外銷也已打出品牌形象,主要銷至歐美、日、韓與中東國家,目前也朝向地產地銷原則,以求降低生產成本、增加漁民收入。[47][48][49]
6 節慶 鮪魚季 屏東縣東港鎮 國曆5-7月 屏東東港是台灣黑鮪魚的主要捕獲地,每年4-6月,黑鮪會洄游至台灣南端的巴士海峽繁殖,此時的黑鮪最為肥美。早年黑鮪以外銷日本為主,黑鮪季的推動起因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出口量大減,為了幫助漁民渡過難關,同時增加觀光產業發展、提升當地經濟,官方於是自2001年起開辦鮪魚季活動。然而隨著過漁、黑鮪資源枯竭,漁獲量逐年大減,在物稀為貴的哄抬下,民眾參與活動的意願越來越低,鮪魚季活動也開始尋求轉型,2014年行銷焦點已轉至櫻花蝦及其他漁產。[29][30][31]
7 節慶 磺火捕魚季 新北市金山區 國曆5-9月 金山磺港以磺石捕青鱗魚是當地特有的傳統捕魚法,已有70、80年的歷史,每年五月至九月逢青鱗魚汛時,幾乎每晚都可見到海上磺火奇景,磺港漁火也被視作金山八景之一,極盛時期有上百艘漁船,但隨著漁具漁法的演進,現已式微,至2015年已剩四艘漁船作業。為了推廣與保存磺火捕魚產業及文化,自民國99年起,官方開始推動體驗活動,同時也宣導生態保育。[52][53][54]
8 節慶 菊島海鮮節 澎湖縣 國曆6-9月間不定期 天人菊為澎湖縣縣花,故澎湖又名菊島。此節慶自2001年起每年夏季時由縣政府推動,為期約1-2個月不等。配合觀光旺季人潮來臨,結合當地特色漁業、生態資源,提供一系列的體驗活動。[17][18]
9 節慶 魚鱻節 桃園市竹圍漁港 國曆7-8月 竹圍漁港是北桃園唯一的漁港,與基隆碧砂漁港、台北石門富基漁港並稱為北台灣三大漁獲供銷重地。魚鱻節於民國92年起開辦,旨在凝聚在地向心力、讓在地人了解自身所處的生態資源與文化之外,也行銷當地漁獲、發展海岸遊憩觀光,將傳統漁港轉型休閒觀光漁港。[58][59]
10 節慶 丁香魚季 澎湖縣白沙鄉 國曆7-8月 丁香魚是澎湖海域的特產,每年農曆3月左右成魚會洄游到澎湖北海一代繁衍後代,4月為魚卵孵化期,魚苗長到5月稱做小丁,6、7月稱為中丁,8月長成大丁,秋季過後魚群才會離開澎湖海域。因此捕丁香是澎湖漁民的重要經濟產業,而其中又以白沙鄉赤崁村的丁香漁獲為最大宗。但隨著過漁而來的資源枯竭,自民國88年起,縣政府規定每年5月為丁香魚採捕禁漁期。而自民國86年起至今,每年丁香魚季的官方推動,除了意將傳統漁村轉型為休閒漁業,亦旨在讓更多人了解當地珍貴的特產資源,進而愛護海洋資源,永續地方特色產業。[14][15][16]
11 節慶 鰺魚節 新竹市 國曆8-9月 鰺魚節(漁鱻產業文化節)自民國88年推動,當時因新竹沿近海盛產鰺魚,但魚價低迷,故以節慶活動促銷推廣,後來每年延續辦理。民國103年起,因考量新竹南寮漁港漁獲種類多樣,故更名為漁鱻產業文化節,透過推銷當地海鮮魚貨,增加漁民收入,協助傳統漁業轉型休閒漁業,同時也讓民眾瞭解漁業資源的寶貴。[50][51]
12 節慶 石門活魚節 桃園市龍潭區 國曆8-10月間不定期 石門水庫水域寬廣,湖中魚類諸如鰱魚、草魚、鯉魚、鯽魚、烏鰡、鯁魚等各各體型碩大肥美,且食用起來豪無土味,在水庫周邊餐廳業者巧妙烹調下,以石門活魚料理、一魚多吃打響名號。活魚節 (石門觀光節)自2004年起由縣府開辦,2012年更改名為石門觀光節,加入賞楓主題,配合楓紅並與其他同時期舉辦的多項在地活動錯開,將活動延至11-12月間舉辦,以多元的體驗行程吸引遊客前來,促進當地冬季觀光發展。[55][56][57]
13 節慶 秋刀魚季 高雄市 國曆9-11月間不定期 每年8-12月是秋刀魚的盛產期,2013年與2014年高雄市前鎮漁港遠洋「秋刀魚火誘網」漁船所捕撈的秋刀魚數量居世界之冠,因此高雄市政府與魷魚公會、魷魚基金會在2014年起推辦「高雄秋刀魚季」活動,除了推廣秋刀魚料理,也讓民眾認識遠洋漁業重鎮 - 前鎮漁港。[91][92]
14 節慶 鯖魚節 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 國曆10-11月 宜蘭南方澳鯖魚漁獲量為全臺之冠,每年4、5、10月份為尤為盛產,因而有鯖魚之鄉的美稱。民國86年,宜蘭縣政府欲推動一鄉一特色活動,經文史工作者廖大慶先生之建議,開辦鯖魚節。之後因主政者換人停辦數年後又復辦,然卻變成流於形式,缺乏文化內涵,於是廖大慶先生再次提出加入鯖魚祭典,感恩鯖魚供人類食用與祈求平安,因此自2008年起的每年9月份會先舉行鯖魚祭。鯖魚節著重產業推廣,主要由縣府與漁會輪辦;而鯖魚祭則著重文化傳承,則由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舉辦。[26][27][28]
15 節慶 石斑魚節 高雄市永安區 國曆10-12月間不定期 永安因土壤鹽分高,不適合農作,早期大都開闢成魚塭,以虱目魚養殖與製鹽業為主。石斑養殖是從民國65年自澎湖引進魚苗後,發展成效良好,養殖技術揚名於台,更培育出所謂的鑽石石斑,永安於是有石斑魚的故鄉的美名。民國89年起配合政府推動一鄉一特色政策,開辦節慶活動,結合當地石斑產業、鹽田人文、紅樹林生態資源,促進當地觀光發展。[44][45][46][47]
16 節慶 風帆(海鱺)節 澎湖縣 國曆11月 海鱺自民國82年人工培育魚苗成功後,就在澎湖海域進行箱網養殖,以初秋時節最為肥美。自民國90年起,澎湖縣政府利用當地東北季風強勁但內灣風力平均、水溫適中的天候特色,結合風帆運動、風車展示與海鱺品嚐及生態導覽,帶動澎湖冬季國內外的觀光人潮,活絡經濟。[11][12][13]
17 節慶 旗魚季 台東縣成功鎮 國曆11月下旬 旗魚是東部特有的洄游性魚類,盛產期為每年11月至隔年3月,而台東成功鎮是最主要的漁獲地。自2001年起東管處、台東縣政府、成功鎮公所共同舉辦東海岸旗魚季活動,推廣在地觀光活動。較特別的是,為了維持魚肉鮮美,仍有一些船家堅持以傳統的鏢旗魚方式捕旗魚。可惜的是,隨著漁具、漁法的進步,鏢旗魚自身也是一項近乎失傳的海洋漁業文化,目前僅有約20位老鏢魚手。[23][24][25]
18 節慶 虱目魚季 高雄市彌陀區 國曆11月 虱目魚是臺灣主要的養殖魚種之一,產季在每年7-11月,又以彌陀區高品質的虱目魚最為出名,因而彌陀也被稱為虱目魚的故鄉。此節慶自民國88年起開辦,旨在協助漁民行銷推廣虱目魚,同時讓民眾了解漁民生活型態及漁業文化。[33][34][35]
19 節慶 烏魚季 新竹縣竹北市 國曆11月 不同於南部的野生烏魚產業,竹北以養殖烏魚為主,而拔仔窟烏魚養殖區自民國78年起發展至今已擁有北台灣最大的烏魚養殖產業,加上新竹特有的九降風,烏魚各項加工製品別有一番風味。烏魚節的推動旨在將養殖與觀光結合,提升漁民收入。[40][41]
20 節慶 烏魚節 雲林縣口湖鄉、四湖鄉 國曆12月 由於野生烏魚資源衰退,雲林沿海漁業轉型開發烏魚養殖,產量後來位居全臺之冠,口湖鄉的養殖烏魚尤其有名,烏魚子品質甚至更勝野生,也成為雲林沿海的漁業特產。雲林區漁會自民國95年起開始辦理烏魚節活動,協助漁民打開在地養殖烏魚產品的知名度及銷售通路,也成為另一個烏魚子的故鄉。[42][43]
21 節慶 烏魚季 高雄市茄萣區 國曆12月 每年冬季成熟的烏魚會洄游至台灣西南部繁衍,冬至前後十天是最佳捕撈時段,也是烏魚最肥美之際,尤以茄萣的興達港捕獲的烏魚數量為最,故有烏魚子的故鄉之稱。在茄萣烏魚被視作「神魚」,不能作為祭品,捕烏魚有不少禁忌要遵守。雖然現今漁獲量因海洋生態的破壞已大不如前,捕烏魚仍是茄萣冬天的盛事,加工製成的烏魚子仍是遠近馳名。活動開辦除了產業行銷推廣,也讓民眾了解這項歷史悠久的百年產業文化。[36][37]
22 節慶 烏魚節 高雄市梓官區 國曆12月 除了高雄茄萣興達港,梓官的蚵仔寮外海也是冬季烏魚群洄游產卵聚集之處,因此梓官與茄萣同以盛產野生烏魚、烏魚子聞名。梓官烏魚節於民國90年起配合農委會推動一鄉一特色而開辦,較特別的是,梓官為了重現先民的捕烏傳統,烏魚季開始前,會挑選烏魚爐主,即每年有一個漁家會獲選為年度代表漁船,象徵活動傳承,並祈求海上神明庇佑,同時也帶動漁港觀光。[38][39]
23 節慶 石滬文化節(地景藝術節) 桃園市新屋區 國曆9-10月 石滬也稱魚滬,是傳統沿岸居民捕魚的方式之一。除了澎湖知名的雙心石滬與石滬群,臺灣西海岸其實也有不少石滬殘跡,尤其在桃園新屋現存數量最多,新屋愛鄉協會於2015年發起第一屆石滬文化節,2016年於地景藝術節時更擴大舉辦千人築石滬的活動。[95]
24 節慶 石滬文化節 苗栗縣後龍鎮 國曆10月 苗栗後龍現存的石滬有合歡與母乃兩座,尤其是合歡石滬歷經近三百年仍保存完好,2015年被列為苗栗縣文化景觀,2016年開始辦理當地第一屆石滬文化節,透過築石滬的體驗活動,增加民眾對石滬的認識與珍惜。[96]
25 信仰 海神 馬祖 在馬祖的海神信仰中,可以分成移殖海神與鄉土海神兩大系統,而這些神祇中有專職海事也有兼職的,庇佑居民出海平安及漁獲豐收。移殖海神由先民自大陸渡海來馬祖時帶入,鄉土海神則是在地後來自行發展出來的。移殖海神中媽祖、陳文龍是專職,蕭王爺、福州五帝(五靈公)、玄天上帝為兼職;鄉土海神包含楊公八使、平水尊王、沉斗位大王(白馬大王、白馬尊王)、威武陳將軍等。較有趣的是,有一說五靈公應是源自對動物崇拜的五通神,由水猴、蛤蚌、水鳥、鱸魚、水蛙化成,演化成瘟神,佈施瘟疫懲戒世人,後又與捨生解救鄉民的五位書生化成的五方瘟神故事結合而成為福州五帝。[64][65][66]
26 信仰 野柳神明淨港祭 新北市萬里區 農曆1月 15日 (元宵節) 為野柳特有的祭典習俗,於野柳漁港旁的保安宮舉行。保安宮的建造據說是在清嘉慶時,有艘無人駕駛的大型三桅帆船出現在野柳港外,船上只有開漳聖王神像及建材,當地居民迎入神像並建立宮廟。後來有船難發生,死傷慘重,一說是清代一艘大帆船金和順號,另一說是日治時期往返野柳、基隆間的交通船金包里丸號,但因開漳聖王的指示在元宵節下港巡視,金和順號罹難者屍體未漂入港內;而保安宮也曾發爐顯示庇佑今包里丸號船難中無野柳人。之後,當地居民每逢元宵節就以淨港儀式酬謝神恩,同時祈求漁船平安豐收、風調雨順。祭典主要有淨海巡洋(海上繞境)、神明淨港(神明入海驅邪)、過火(除穢氣)三個部分。[72][73][74]
27 信仰 白馬尊王 馬祖 農曆1月 (元宵節前後) 因馬祖先民多來自福建,因而除了拜媽祖,源自福建的白馬尊王道教信仰也很普遍與重要,相傳曾多次顯靈解救漁民及水患。關於白馬尊王的由來有個版本,其中一說是白馬尊王為漢初閩粵王鄒郢之第三子,喜乘白馬,人稱「白馬三郎」,為百姓潛入深潭除去鱔妖卻不幸喪命,之後居民為之立廟祭祀,又稱「白馬王」、「射鱔尊王」、「白馬尊王」、「白馬孚佑王」。每年馬祖居民會於元宵節前後舉辦白馬尊王出巡、迎神活動,感念尊王的庇佑。[67][68]
28 信仰 媽祖 臺灣 農曆3月 媽祖信仰自宋朝至今已有千年歷史,發源自中國湄洲,中國沿海、港、澳、台和東亞 (含日、琉球、東南亞各國)一帶都有媽祖文化,是守護沿海居民、漁民、及航海者的海神。2009年媽祖信仰被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仰遍布雖廣,但各地的信仰習俗各有不同之處,臺灣已有上千座媽祖廟宇,每年農曆3月23日媽祖誕辰就會舉行一連串祭典活動,尤以大甲鎮瀾宮的媽祖繞境最負盛名,而隨著各地慶祝活動越來越鼎盛,也漸有三月瘋媽祖的說法。大略來說,繞境有移駕、起駕、巡游、駐蹕、接駕、回鑾等程序。[60][61][62][63]
29 信仰 外木山王爺巡港祭 基隆市中山區 農曆6月18日 外木山漁港的王爺巡港文化已有近百年歷史,據說一百多年前有一艘船漂入外木山漁港,船上有香爐與五府千歲旗幟,當地居民於是雕刻五府王爺神像、建協安宮祭祀,並於每年農曆6月18日逢池府王爺生日時,舉行巡港祭典,請神明上王船,到港邊再上漁船出海,繞基隆嶼一圈,驅邪除惡、祈求風調雨順、漁獲豐收。返航時,會燃放鞭炮並往岸上丟送麻糬、米香及沙淇瑪給迎船的人群,象徵漁獲量豐收。[75][76][77]王爺信仰為道教信仰之一,源自對人鬼的崇拜,來源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三大類:鄭成功父子三代、瘟神、歷史英靈,因此王爺姓氏高達130種以上,其中又以李、池、吳、范、朱最多,而池府王爺又被認為是清朝時民間私下為了祭祀鄭成功父子而轉用的閩南語諧音。[78]
30 信仰 中元祭 基隆 農曆7月 中元祭為中國傳統民俗節日,按道教農曆7月十五日為地官赦罪清虛大帝誕辰,所以中元節為祭祀地官並超渡亡魂的節日,自魏、晉又融入佛教目連救母、盂蘭盆會的淵源,於是祭祀對象由地官、佛僧,擴大到孤魂野鬼。臺灣的中元普渡又以基隆中元祭最為盛大,基隆(雞籠)在清朝常發生漳泉移民械鬥、開墾事故等,死傷無數,後來械鬥平息後,每年鄉民開始合力舉辦中元普渡,祭祀所有往生者,同時也有追思先人渡海來臺開拓之精神,也因此在2008年被認定是國家文化資產之國定重要民俗。簡言之,雞籠中元祭程序有起燈腳、開龕門、送燈獻敬、豎燈篙、迎斗燈、放水燈(指引先靈返鄉)、慶讚地官大帝聖誕、中元普度、送孤╱跳鍾馗、關龕門、交接手爐等。[69][70][71]
31 信仰 水仙尊王 臺灣 農曆10月10日 又稱水仙王,是中國海神之一,如同媽祖,被認為是漁民、航海者的守護神,主要流傳於閩粵一帶。各地供俸的對象與組合不同,但諸神都是與水有關係的聖賢英雄或歷史人物,包括:大禹、伯益、伍子胥、屈原、項羽、王勃、李白、奡、魯班、后羿、嘉應惠利侯父子、馮璿三兄弟、蔡某、丁仲修等人,台灣又以一帝、二王、二大夫(即大禹、奡、項羽、伍子胥、屈原)為常見組合,且南台灣廟宇數量較多。水仙宮多建於水邊、沿海地區,以鎮壓水煞、防止水患及船難等,每年逢大禹誕辰日會舉辦祭典活動。[78][79]
30 信仰 撒奇萊雅族海祭/捕魚祭 花蓮 國曆3-6月間 原住民族的海祭(又可稱為海神祭、捕魚祭)主要是祭拜祖靈及祭祀掌管海洋、河川的神靈,在捕魚季節前獻祭海神、河神等神靈,以求出船平安與豐收,並感謝過去的庇佑。撒奇萊雅族依各部落地理位置而有因地制宜的祭典儀式,舉行時節也不同,例如:花蓮市的部落於六月份在美崙溪出海口附近祭祀河神與馬拉道神,曾經因為環境汙染捕不到魚而改以買漁獲替代,直到地點改到美崙溪上游水源地附近才得以恢復傳統;靠山的部落(吉拉卡樣)除了河神與馬拉道神,同時也祭拜水鬼。靠海的部落祭祀規模較大與繁複,水璉部落由早年的10-20天,逐漸縮減至5天(日治時期),光復後至今則為2天;磯崎部落雖只有一天,但因早年平原遷徙文化影響,故依然保留山神祭祀,祭典於三月底飛魚季節舉行,流程依序有海神之祭、山神與祖靈之祭、漁具之祭、祈福、撒網與放網、出海與宣告。[84][85][86]
32 信仰 噶瑪蘭族海祭 花蓮、臺東 國曆3-8月間 原住民族的海祭(又可稱為海神祭、捕魚祭)主要是祭拜祖靈及祭祀掌管海洋、河川的神靈,在捕魚季節前獻祭海神、河神等神靈,以求出船平安與豐收,並感謝過去的庇佑。噶瑪蘭族的海祭舉行在每年春、夏季,不同部落訂在不同月份舉行海祭,為期一到數天不等,例如:新社部落約在3-4月飛魚季前,樟原與大峰峰部落約在6-7月,立德部落在8月豐年祭前。女人及鰥寡不能參加祭典,主要是避免家中年幼子女因海難失去雙親照料。海祭前幾天會先捕漁獲準備祭典舉行時分享族人,祭典在部落靠海處漲潮時舉行,祭品以豬肝、豬心、豬里肌肉為主,會送入海中讓海潮帶走。[81][82][83][84]
33 信仰 阿美族海祭/捕魚祭 花蓮 國曆6月 原住民族的海祭(又可稱為海神祭、捕魚祭)主要是祭拜祖靈及祭祀掌管海洋、河川的神靈,在捕魚季節前獻祭海神、河神等神靈,以求出船平安與豐收,並感謝過去的庇佑。[84]對阿美族而言,海祭的重要性僅次於豐年祭,且淵源相當富有傳說色彩,無論是兄妹祖先登陸、抵禦外族侵擾、鯨魚解救族人等多是敘述海上神靈有恩於阿美族祖先。另外,豐濱馬庫達埃部落(或稱港口部落)則是先民在出稻穗之際,會去捕魚祭海神,祈求平安與漁獲豐收而沿襲至今。祭典主要有出海捕魚、祭禱儀式、吃魚等項目,最特別的是豐濱鄉新社部落還會跳一段祈安舞。附帶一提的是,此祭典與阿美族婚喪慶典後舉行的捕魚、吃魚的活動是不同意義的。[87][88]
34 信仰 邵族拜鰻祭 南投縣魚池鄉 農曆7月3日 傳說邵族祖先因追逐獵捕白鹿來到日月潭,從此生活型態除了狩獵,還有漁撈。日月潭中漁產豐富,尤以鰻魚生命力強,舉行拜鰻祭是希望族人狩獵時也能像鰻魚般耐力強勁。祭品以鰻魚造型的白麻糬為主,長約2台尺,寬約1/3台尺,家家戶戶都要準備一隻祭拜祖靈。[90]
35 信仰 鄒族毒魚祭 嘉義縣阿里山 原住民族捕捉溪流河川的魚時,其中一種傳統方法是在上游端以魚藤的毒液麻痺魚,以便在下游端捕撈,後來因政府規定及河川保育觀念,多不再使用此法。而鄒族人在正式毒魚之前會先舉行祭典,先以酒祭祀土地神,隨後長老會於河川中模擬魚中毒的翻身模樣,其他人則在岸邊做撈魚的動作,謂之毒魚祭。[93][94]

參考文獻
 1. 蘭嶼鄉公所。2010。觀光資訊:驚艷蘭嶼。(2015.08.18)
 2. 人文台灣社會點子影音。原住民文化館:飛魚祭。(2015.08.18)
 3. 劉嘉泰。2004。花蓮飛魚季活動推廣觀光。中央社,2004年05月18日。(2015.08.18)
 4. 東方報。2015。豐濱鄉首波飛魚季。東方報,2015年04月03日。(2015.08.18)
 5. 王佳涵。2015。飛魚 - 撒奇萊雅族。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教育部、原民會。(2015.08.18)
 6. 楊政賢。2015。海祭 - 阿美族。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教育部、原民會。(2015.08.18)
 7. 環境資訊中心。2010。淨灘祭祖 迎噶瑪蘭飛魚季。聯合報,2010年04月12日。(2015.08.18)
 8. 李培芬等。2006。台灣的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III-農林漁牧,第十二章:漁業文化。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第151-157頁。(2015.08.18)
 9. 兩岸農業商務網。2003。節慶:綠島黑潮季系列活動(4/9-6/30)。兩岸農業商務網。(2015.08.19)
10. 于立平。2003。我們的島:大海的翅膀,2003年05月12日。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15.08.19)
11. 澎湖逍遙遊。2011。最新消息:二○○二年澎湖縣風帆海鱺節【海鱺篇】。澎湖縣政府旅遊局。(2015.08.19)
12. 澎湖逍遙遊。2011。最新消息:2003澎湖風帆海鱺節熱鬧滾滾慶登場。澎湖縣政府旅遊局。(2015.08.19)
13. 交通部觀光局。2001。旅遊新聞:澎湖亞洲盃國際風浪板巡迴賽及海鱺風帆藝術節即將登場。KingMedia旅遊局,2001年11月09日。(2015.08.19)
14. 張至善。2002。丁香.鳥。環境資訊中心。(2015.08.19)
15. 澎湖縣政府。2013。縣政新聞:2013白沙鄉丁香魚季熱鬧登場。澎湖縣政府。(2015.08.19)
16. 澎祖真情網。2008。真情寫真:丁香季,順應海上休閒風潮。澎祖食品。(2015.08.19)
17. 許展彰。2012。【印象澎湖】菊島由來?天人菊來相告。TraNews大台灣旅遊網。(2015.08.19)
18. 交通部觀光局。2006。2006澎湖菊島海鮮節隆重登場。(2015.08.20)
19. 徐國倫。2003。菊島海鮮節 玩海水吃海鮮。元智大學電子報。(2015.08.20)
20. 廖律清。2012。黑潮觀點:【看啥小魚可以吃】失控的寶島曼波,2012年12月21日。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2015.08.20)
21. 花蓮觀光資訊網。2011。花蓮之美:在地特產 - 農漁特產。花蓮縣政府。(2015.08.20)
22. 游太郎、蔡百靈。2010。〈北部〉濫捕曼波魚? 花蓮漁會抗議。自由時報,2010年06月17日。(2015.08.20)
23. 魅力據點。2013。東海岸旗魚季。臺東縣政府。(2015.08.20)
24. 法物嘞。2014。東海岸拚觀光 成功旗魚祭登場。原視新聞,2014年11月15日。(2015.08.20)
25. 陳姿吟。2013。世界僅存漁法!台東成功60歲「鏢魚手」戰浪換漁獲。Ettoday東森旅遊雲,2013年11月22日。(2015.08.20)
26. 宜蘭縣政府。2009。2009南方澳鯖魚節 - 簡介。尚海旅遊。(2015.08.20)
27. 李清貴。2011。人物專訪:廖大慶「感恩」致力文化保存。宜蘭在地生活電子報,第15期。(2015.08.20)
28. 鍾知君。2015。鯖魚節、鯖魚祭 「縣府應主導合辦」。聯合新聞網,2015年06月26日。(2015.08.20)
29. 恆春半島旅遊線。節慶活動:5月黑鮪魚文化觀光季。交通部觀光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15.08.20)
30. 賴威任。2010。黑潮進行事:一口300元之後! 2010.07.29。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2015.08.20)
31. 郭韋綺。2014。屏東黑鮪魚季開跑 櫻花蝦扮主角。中時電子報,2014年05月04日。(2015.08.20)
32. 維基百科。2015。東港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維基媒體基金會。(2015.08.20)
33.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2012。鮮味登場—彌陀虱目魚文化節、永安石斑魚文化節。今日高雄電子報,2012年11月09日。(2015.08.21)
3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11。鮮享在地-虱目魚 正對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15.08.21)
35. 蘇福男。2014。彌陀虱目魚文化節登場 漁村文化一覽無遺。自由時報,2014年11月01日。(2015.08.21)
36. 高雄市茄萣區公所。2015。茄萣之美:地方特產。高雄市茄萣區公所。(2015.08.24)
37. 陳守國。2008。拚經濟不怕活動多 高縣促銷烏魚拚場。大紀元。(2015.08.24)
38. 2011烏金文化節。(2015.08.24)
39. 凌美雪。2002。烏魚文化季 台灣梓官、茄定兩地登場。大紀元新聞網,自由時報,2002年12月21日。(2015.08.24)
40. 好客竹縣。主題文化之旅:節慶活動 - 竹北烏魚季。新竹縣政府交通旅遊處。(2015.08.24)
41. 林瑞益。2011。竹縣烏魚節5日登場。大紀元,2011年11月02日。(2015.08.24)
42. 雲林區漁會。2007。雲林區漁會辦理96年度烏魚產業文化暨漁產品促銷活動花絮。雲林區漁會。(2015.08.24)
43. 丁弘毅。2012。烏魚節活動 推銷雲林優質烏魚子。大紀元,2012年12月23日。(2015.08.24)
44. 莊金國。2002。永安石斑小吃總統連讚夭壽好吃。新台灣新聞周刊,第347期,2002年11月14日。(2015.08.25)
45. 許晉榮。鄉土情:高雄區 - 文化活動 - 節慶活動。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2015.08.25)
46. 蘇福男。2014。永安石斑魚文化節大魚神轎踩街揭幕。自由時報,2014年12月06日。(2015.08.25)
47. 新竹縣政府農業處。2014。縣府新聞:新豐鄉 - 台灣鯛魚推廣品嚐大會。新竹縣政府全球資訊網。(2015.08.25)
48. 房書勤。2012。台灣之光台灣鯛 葉國聯在養魚事業嶄露頭角。NOWnews今日新聞,2012年07月20日。(2015.08.25)
49. 新竹中心。2012。提升品牌形象 大埤塘養殖台灣鯛外銷熱賣。台灣。好新聞報,2012年07月16日。(2015.08.25)
50. 美美旅遊。2007。2007新竹市鰺魚節。美美網。(2015.08.25)
51. 黃誌寬。2014。買鮮魚、嘗美食、抽大獎 漁產品直銷中心好康報你知。台灣。好新聞報,2014年08月22日。(2015.08.25)
52. 陳萬龍。2013。農漁園地:休閒漁業景點主題表演活動-金山蹦火仔‧漁樂之夜。漁業廣播電台。(2015.08.25)
53. 牟迎馨。2014。好玩台灣 金山蹦火。飲食男女,2014年06月26日。(2015.08.25)
54. 王柔婷、呂思逸。2015。「我們是國寶」 磺火捕魚船僅剩4艘。聯合新聞網,2015年05月29日。(2015.08.25)
55. 桃園市立仁和國中。2006。石門活魚節。桃園市立仁和國中。(2015.08.26)
56. 台灣商會聯合資訊網。2014。第一屆(2004)桃園石門活魚觀光節。台灣省商業會。(2015.08.26)
57. 陳建霖。2012。石門觀光節 選在旅遊淡季 盼吸人潮。大紀元,2012年10月31日。(2015.08.26)
58. 桃園市政府農業局。2015。2015竹圍魚鱻節-新聞稿。桃園市政府農業局。(2015.08.26)
59. 鄭瑄頤。2015。台灣地圖導覽:竹圍漁港。旅遊資訊王。(2015.08.26)
60. 国家旅游局。2013。穿越千年岁月的妈祖文化。中华妈祖网。(2015.08.27)
61. 海洋财富网。2013。妈祖信俗与世界文化遗产。中华妈祖网。(2015.08.27)
62. 林美容。2014。各地妈祖信仰习俗。侨乡时报,2014年11月14日。中华妈祖网。(2015.08.27)
63. 吴亚南。2014。台湾农历三月“疯”妈祖。莆田文化网。中华妈祖网。(2015.08.27)
64. 連江縣政府教育局。探討北竿島海神信仰和海洋祭典的現象。(2015.08.27)
65. 賀廣義。2015。主題展示:宗教信仰 - 宗教劇場-進入眾神的殿堂。馬祖民俗文物館。(2015.08.27)
66. 馬祖國家風景區。2014。細說馬祖:歷史起源 - 馬祖的宗教信仰。交通部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2015.08.27)
67. 維基百科。2014。白馬尊王。維基媒體基金會。(2015.08.27)
68. 北緯26o的獨白。2011。第八話:小小樂華村,2011年04月13日。痞客邦。(2015.08.27)
69. 張玉姍。2009。傳統民俗祭典的非遺價值─雞籠中元祭。世界遺產雜誌07期。文化資產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2015.08.28)
70. 全球華文網路教育中心。2005。台灣節慶:傳統慶典 - 基隆中元祭。僑委會。(2015.08.28)
71. 維基百科。2015。雞籠中元祭。維基媒體基金會。(2015.08.28)
72. 陳至中。2012。野柳神明淨港傳說眾多。大紀元,2012年02月05日。(2015.08.28)
73.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節慶活動:野柳神明淨港節。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15.08.28)
74. 吳佳憲。2006。【文化】野柳淨港過火文化祭 水裡來,火裡去!TraNews,2006年2月23日。大台灣旅遊網。(2015.08.28)
75. 俞肇福。2015。〈北部〉外木山王爺巡港 13船神尊海上遶境。自由時報,2015年08月03日。(2015.08.28)
76. 許瀚分。2013。王爺巡港歸航 「你丟我接」求漁獲豐收。基宜花東新聞報,2013年08月28日。(2015.08.28)
77. 基隆中心。2013。海上遶境 外木山漁船王爺出海巡港。台灣。好新聞報,2013年08月30日。(2015.08.28)
78. 新豐池和宮。2010。代天巡守池府王爺:王爺信仰-臺灣王爺信仰溯源。新豐池和宮(池府王爺廟)。(2015.08.31)
79. 台灣宗教寺廟網。寺廟主祀:水仙尊王。台灣宗教寺廟網。(2015.08.31)
80. 陳惠齡。2004。南台灣水仙宮探究。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 3:第205-226頁。(2015.08.31)
81.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2009。主題分類:祭儀信仰 - 噶瑪蘭族。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2015.08.31)
82. 蔡玉珍。2005。樟原噶瑪蘭族海祭。人文旅遊網。(2015.08.31)
83. 盧天福。2009。噶瑪蘭族新社部落海祭。PeoPo公民新聞,2009年06月16日。(2015.08.31)
84. 撒韵‧武荖。2015。海祭 - 撒奇萊雅族。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教育部、原民會。(2015.08.31)
85. 花孟璟。2007。撒奇萊雅族海祭 祈豐收。大紀元,2007年03月30日。(2015.08.31)
86. 陳俊男。2010。撒奇萊雅族的社會文化與民族認定。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241頁。(2015.08.31)
87. 邱志豪。2011。花蓮阿美族海祭。源,第88號。第56-61頁。(2015.08.31)
88. 李宜靜。2008。阿美族海祭神話與祭儀之流變。康寧學報 10:233-260。(2015.08.31)
89. 俞肇福、賴筱桐。2014。行銷萬里蟹 學者批:生態浩劫。自由時報,2014年10月20日。(2015.09.01)
90. 韓玉山。2012。鰻魚教室:鰻魚的民間傳說與宗教信仰。鰻魚情報站。(2015.09.01)
91. 萬龍。2014。農漁園地:2014高雄秋刀魚季活動採訪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漁業廣播電臺。(2015.09.01)
92. 台灣漁業聯盟商機網。2015。高雄秋刀魚季登場 2800份秋刀魚料理免費品嚐。台灣漁業聯合網。(2015.09.01)
93. 浦忠勇。2015。阿里山鄒族的「水」文化。原住民族文獻,2015年10月23期。(2016.10.26)
94. TVBS。2014。【科學不一樣】原住民植物魚藤汁液 魚藤酮迷昏魚類。TVBS新聞,2014年12月17日。(2016.10.26)
95. 邱傑。石滬。世界新聞網,2016年7月17日。(2016.10.26)
96. 苗栗縣政府。2016。苗栗後龍石滬文化節 500民眾外埔體驗石滬趣。縣府新聞,2016年9月25日。(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