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Smilosicyopus leprurus
Smilosicyopus leprurus尾鱗銳齒鰕虎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Sakai & Nakamura, 1979) 棲息深度 0 - 5公尺
中文名 尾鱗銳齒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糙體銳齒鰕虎 
最大體長 9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尾鱗微笑黃瓜鰕虎、糙體瓢眼鰕虎、甘仔魚、狗甘仔 
世界分布 臺灣、日本   台灣分布 東部、東北部、蘭嶼 
棲息環境 河口、淡水  模式種產地
日本琉球群島 
同種異名 Sicyopus leprurus, Sicyopus lepurus   
參考文獻 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周及高,2011);臺灣淡水魚類紅皮書(陳等,2012)。 
典藏標本 ASIZP0072748 ASIZP0072749 ASIZP0072750 ASIZP0075290 ASIZP0805430 ASIZP0805431 ASIZP0805432 ASIZP0807006 ASIZP0915430 ASIZP0915431 ASIZP0915432 ASIZP0917006  
英文俗名 Caudal-scale Sicyopus;Caudal-scale smile goby 
瀕危狀態 III 農委會公告: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LC    DD 2017淡水魚紅皮書:DD
形態特徵

背鰭VI-I,9;臀鰭I,10;胸鰭14,15;背鰭前鱗0。體延長,前部圓筒形,後部側扁。頭大而略縱扁。吻短而圓。口大,前位。上下顎具明顯的犬齒。鰓孔窄小。峽部頗寬大。僅尾柄具有鱗片。第一背鰭棘約略等高。腹鰭呈吸盤狀。體呈乳黃色,具透明感。抱卵雌魚腹部呈橘黃色。背鰭具黑色點紋。上頜邊緣具有一道斜走的黑褐色細線。一般體長約4-9 cm。

棲所生態

屬於典型的河海洄游魚類。雜食偏藻食性。溪流水泥化、築壩、出海口被阻斷或水源汙染皆會對其生存造成威脅,因此保護本種應要保持棲息溪流水體的完整性,特別是要避免壩體的阻隔與環境汙染等。 

地理分布

本種主要分布在臺灣東南部地區與蘭嶼的溪流上游及支流棲地中。  

漁業利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