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Formosania lacustre
Formosania lacustre纓口臺鰍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Steindachner, 1908) 棲息深度 0 - 10公尺
中文名 纓口臺鰍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爬鰍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07 Balito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纓口臺鰍 
最大體長 1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臺灣纓口鰍、鹿仔魚、花貼仔、石貼仔 
世界分布 臺灣 [臺灣特有種]   台灣分布 北部、中部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臺灣 
同種異名 Crossostoma lacustre, Crossostoma tengi, Formosania gilberti, Formosania lacustris, Homaloptera formosanum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方, 1999);Novák, J. , L. Hanel, & O. Rícan. 2006. Formosania a replacement name for Crossostoma Sauvage, 1878 (Teleostei), a junior synonym of Crossostoma Morris & Lycett, 1851 (Gastropoda). Cybium v. 30 (no. 1): 92.  Steindachner, F. 1908 Myers, G.S. 1929 曾晴賢 199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陳義雄,方力行 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53587 ASIZP0056805 ASIZP0057989 ASIZP0058128 ASIZP0059838 ASIZP0062931 ASIZP0065703 ASIZP0065705 ASIZP0065742 ASIZP0065747 ASIZP0072598 ASIZP0072599 ASIZP0072600 ASIZP0074148 ASIZP0074416 ASIZP0074421 ASIZP0074626 ASIZP0074652 ASIZP0801306 ASIZP0801307 ASIZP0801332 ASIZP0801333 ASIZP0805281 ASIZP0805282 ASIZP0805283 ASIZP0900206 ASIZP0911332 ASIZP0911333 ASIZP0915281 ASIZP0915282 ASIZP0915283 ASIZP0916965 FMNH59085Lectotype NTOUP201005-262 NTOUP201005-298 NTOUP201005-301 SU23120Paratype ...列出全部37筆... 
典藏基因2011-10-03,張家豪,CO1,100% 2011-10-03,張家豪,CO1,100% 2011-10-03,張家豪,CO1,100%
英文俗名 River loac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VU 2017淡水魚紅皮書:VU
形態特徵

體略呈圓筒形,尾柄部側扁。胸鰭以前的頭部呈扁平的鈍三角形。吻鈍圓,口前具吻溝及唇褶;鰓裂略寬,向下延伸可達腹面。口下位,橫裂;口四周有吻鬚及唇褶特化的短鬚,約有11根。下唇側後孔突特仆成疣狀突。體被細小圓鱗,頭部及胸部的內側均裸出無鱗。側線完全。背鰭基部較短,起點在腹鰭起點之前上方,軟條 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2(不分枝軟條)+ 5(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 7-8(分枝軟條);胸鰭寬大而平展,末端遠離腹鰭;尾鰭凹形。體色變異大,一般為全身暗黃褐色,體背及體側具有不規則的深褐色雲狀斑;各鰭淡黃褐色,或具有暗色點狀條紋。

棲所生態

初級淡水魚。喜好棲息於河川的中、上游湍急的河段。底棲性,常以扁平的身體及胸、腹鰭平貼在石頭上。雜食性,以刮食石頭上之藻類,以及捕食水生昆蟲、或攝食有機碎屑等為食。 

地理分布

原認定為臺灣特有種,但進來發現有存在中國福建水系的同種族群。分布於臺灣北部及西部淡水河至濁水溪間的溪流中、上游流域。 

漁業利用

魚體較小,食用價值低,但其體色花紋富變化,生活習性特殊,或可飼養成觀賞魚。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