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發音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團頭魴
by: ©陳義雄
命名者 Yih, 1955 棲息深度 5 - 20公尺
中文名 團頭魴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鯉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102 Cypri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團頭魴 
最大體長 3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武昌魚 
世界分布 中國   台灣分布 中部、南部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中國湖北 
同種異名 Megalobrama amblvcephala   
參考文獻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方, 1999)  Yih, P.-L. 1955 陳義雄,方力行 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61362 ASIZP0072733 ASIZP0074966 ASIZP0805416 ASIZP0806513 ASIZP0915416 ASIZP0916513 FRIP03185 NTMP0748 NTMP1206 NTUM05256 NTUM06278  
典藏基因2012-10-15,張家豪,CO1,100%
英文俗名 Wuchang bream; Wu-Chang fish; Blunt snout bream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而側扁,外觀輪廓似菱形,頭後背部顯著隆起。腹面自腹鰭至肛門具一肉稜。頭短小,尖突。口小,前位,斜裂。咽頭齒3列,齒式5.4.2-2.4.5。鰓耙數13-17。體被中大型圓鱗。側線完全,沿體側稍下彎而呈淺弧狀直走,側線鱗數50-58。背鰭硬棘 III,分枝軟條 7;臀鰭 3(不分枝軟條)+27-32(分枝軟條)。體呈銀灰色,背側灰黑色,腹側灰白色。體側鱗片邊緣灰黑色而形成數條縱紋。

棲所生態

棲息於中下層水草繁生的靜止水域,江河或湖泊都能生長繁殖。草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 

地理分布

原分布於中國,而後臺灣引進養殖之魚種。目前南部水庫、溝渠、水塘尚有少數自養殖池逃逸之族群。 

漁業利用

早期由中國引進養殖之魚種,在中國為經濟價值高之魚種,臺灣現較少養殖,目前南部水庫、溝渠、水塘尚有少數自養殖池逃逸之族群。肉質細嫩,富含脂肪,味尚鮮美。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