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entrophryne spinulosa  
發音 
Centrophryne spinulosa刺鮟鱇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Regan & Trewavas, 1932 棲息深度 0 - 2325公尺
中文名 刺鮟鱇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刺鮟鱇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41 Centrophry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刺鮟鱇 
最大體長 24.7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中角鮟鱇、深海鮟鱇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新幾內亞 
同種異名 Rhynchoceratias leucorhinus   
參考文獻 何宣慶(2002)碩士論文;Ho & Shao (2019), Zootaxa, 4702(1):10–18.   Regan, C. T. etc. 1932 Bertelsen, E. 1951 Theodore W. Pietsch etc. 1971 Pietsch, T. W. 1972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何宣慶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9902 ASIZP0061793 ASIZP0061794 ASIZP0062881 ASIZP0062948 ASIZP0063268  
英文俗名 Horned lantern 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背鰭鰭條6-7;臀鰭鰭條5-6;胸鰭鰭條15-16;不具腹鰭;尾鰭鰭條9。雌魚魚體較長,上下頜等齊,下頜具有發達之聯合骨棘;較大個體眼部前具有卵圓形之眼窩;口腔內側周圍瓣膜發達;不具蝶耳骨棘;關節骨棘細小;眼部小,具有半透明膜覆蓋;鰓孔大,呈卵圓形,位於胸鰭基部;皮膚具有相當多微細棘覆蓋。吻觸手位於鼻端,包含餌球長度約為22.1% SL;吻觸手基部支鰭骨外露;餌球前分肢扁平,呈扇狀;後分肢較短且稍扁平;餌球基部具有鑲嵌狀色素分布,末端具有平均分散的黑色素。牙齒短,下頜齒長於上頜齒;上頜齒數32-153,下頜齒數23-96,隨成長而增加。測量形質(%SL):吻觸手長21.1-23.9;頭長24.7-31.9;頭高24.7-39.3;上頜長18.2-24.4;下頜長23.9-34.1。頭部各部位比例會隨成長而減少。(何宣慶2020/03/23)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光線微弱或無光線之深海區;幼魚為漂浮性,生活在食物豐富的海洋上層水域;變態期後的魚種則生活在遠洋深海中層或較底層水域。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少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無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