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Neoclinus nudus  
發音 
Neoclinus nudus裸新熱鳚
by: 鄭義郎
命名者 Stephens & Springer, 1971 棲息深度 2 - 5公尺
中文名 裸新熱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煙管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50 Chaenops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裸新熱鳚 
最大體長 5.2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旗鳚、狗鰷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臺灣南中國海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Fishbase(2006);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Stephens, J.S. etc. 1971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6549 USNM00205217Holotype USNM00205218Paratype  
英文俗名 Pikeblenny; tubeblenny; flagblenn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眼眶上方具2-3列觸鬚,後頸部則無。體被非常薄之圓鱗,常埋於皮下;側線短,僅至胸鰭之上端。背鰭基底長,具XXIV-XXVI硬棘,16-18軟條;臀鰭II硬棘,28-30軟條;胸鰭12-14軟條;臀鰭鰭條I+3。脊椎骨數12-13+33-35。體色多變,唯背鰭第I至II硬棘間不具黑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岩礁岸的低潮帶。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及臺灣。臺灣發現於北部及東北部。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