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Kuhlia rupestris  
發音 
Kuhlia rupestris大口湯鯉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Lacepède, 1802) 棲息深度 0 - 10公尺
中文名 大口湯鯉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湯鯉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00 Kuhli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大口湯鯉 
最大體長 4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大嘴烏尾冬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蘭嶼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留尼旺島 
同種異名 Centropomus rupestris, Doules fuscus, Doules rupestris, Dules fuscus, Dules guamensis, Dules haswellii, Dules marginatus, Dules rupestris, Dules vanicolensis, Kuhlia caerulescens, Kuhlia rupestris hedleyi, Kuhlia rupestris sauvagei, Kuhlia sauvagii ...共18筆..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Lacepede, B. G. E. 18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7981 ASIZP0060613 ASIZP0070376 FRIP00579 NMMBP01986 NMMBP02696 NMMBP03083 NMMBP03853 NMMBP05950 NMMSTP00954 NTOUP200910-114  
英文俗名 Rock flagtail; Aholehole; Jungle perc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呈紡錐形。頭中大。吻長較眼徑略短。上頜骨向後達瞳孔之前部下方。眶前骨及前鰓蓋骨邊緣具鋸齒。體被中大型櫛鱗,頰部、鰓蓋及鰓蓋下骨均具鱗;側線完全而平直,僅於胸鰭上方略向上彎曲;背、臀鰭基部均具鱗鞘。背鰭單一,硬棘部和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X,軟條數9-11;臀鰭硬棘III,軟條數10-11;尾鰭凹形,上下葉端稍鈍。體上部黃綠色而有銀色光澤,下部銀白色;成魚體側的每一鱗片均具黑褐色緣。各鰭淡黃色,背、鰭具不顯之黑色緣;尾鰭上下葉各有1大型黑色斑點。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河口區的汽水域,或溯入河川之中、下游流域,較少活動於海洋中。一般在夜間覓食,以小魚、甲殼類及水生昆蟲等為攝食對象,是種貪吃的魚種。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自紅海、東非洲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臺灣各地河川下游、河口區及蘭嶼均有分布。 

漁業利用

一般以流刺網或一支釣均能捕獲。為味美之食用魚,煮湯可口。有些人將其蓄養觀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