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Opistognathus hongkongiensis  
發音 
Opistognathus hongkongiensis香港後頜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Chan, 1968 棲息深度 10 - 30公尺
中文名 香港後頜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後頜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46 Opistognat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香港後頜鰧 
最大體長 14.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後頜鱚、狗旗仔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小琉球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礁沙混合區  模式種產地
香港 
同種異名 Opisthognathus hongkongiens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3)  Chan, W. L. 1968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9493 ASIZP0073200 ASIZP0073201 ASIZP0805675 ASIZP0805676 ASIZP0915675 ASIZP0915676 NMMBP04071 NTUM06177 NTUM06178 NTUM07112  
典藏基因2012-08-20,柯慧玲,CO1,100% 2012-08-20,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Hongkong's jaw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頭大。吻鈍。眼大。口大;上頜後緣圓且闊, 超越眼後緣後方,但不及鰓蓋後緣;頜齒犬齒狀; 鋤骨具小齒。鰓耙數12 + 22。體被圓鱗,頭部無鱗;側線不完全,僅延伸達第X背鰭棘下方, 接近背鰭基部處。背鰭單一,硬棘部基底較軟條部基底長,鰭條為XI + 11;臀鰭鰭條為II + 10;背鰭及臀鰭硬棘皆弱,末端左右不分枝;胸鰭圓形;腹鰭略延長呈尖形;尾鰭後緣圓形。體呈淡黃褐色,頭部深褐色;體側有7-8條橫紋,其中第1條橫紋在後頸部,短而較不顯,第2-5條在背鰭下方,且向上延伸至背鰭中部,第6條在尾柄上,最後一條在尾鰭基部。背鰭、 臀鰭及尾鰭淡色至淡黃色,具黑緣。以前所記載之條紋後頜鰧(Opistognathus fasciatu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礁區外緣石礫底水域,雄性魚有築巢及口孵魚卵的習性。以底棲甲殼類及小魚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臺灣至南中國海等。臺灣產於東北部及小琉球海域。 

漁業利用

少見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