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Stegastes lividus  
發音 
Stegastes lividus長吻高身雀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Forster, 1801) 棲息深度 1 - 5公尺
中文名 長吻高身雀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雀鯛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11 Pomacent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長吻眶鋸雀鯛 
最大體長 13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厚殼仔、黑婆(臺東)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綠島、東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太平洋馬克薩斯群島 
同種異名 Chaetodon lividus, Eupomacentrus nigricans, Pomacentrus lividus, Pomacentrus nigricans, Pomacentrus virianus, Pomacentrus vitianus, Stegastes nigricans, Stegastes robertsoni   
參考文獻 Shao et al (1992);Fishbase(2005);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Randall, J. E. 2004 
典藏標本 ASIZP0057343 ASIZP0061260 ASIZP0070021 ASIZP0070703 ASIZP0073253 ASIZP0073254 ASIZP0073555 ASIZP0073556 ASIZP0802457 ASIZP0803350 ASIZP0805728 ASIZP0805729 ASIZP0806104 ASIZP0806105 ASIZP0912457 ASIZP0913350 ASIZP0915728 ASIZP0915729 ASIZP0916104 ASIZP0916105 NMMSTP00571  
典藏基因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2-10-25,柯慧玲,CO1,100% 2012-10-25,柯慧玲,CO1,100% ,,CO1,100%
英文俗名 Blunt snout gregory; Bluntsnout gregory; Farmer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9-2.0倍。吻短而鈍圓。眶前骨-眶下骨的區域寬,其寬長大於眼徑長。口中型;頜齒單列,小而呈圓錐狀。眶下骨裸出,下緣具鋸齒;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下鰓蓋骨後緣無鋸齒。體被櫛鱗;背前鱗延伸至鼻孔;側線之有孔鱗片17-19個;側線與背鰭硬棘中央間有鱗列1.5;胸鰭基部內面不被鱗。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角形,硬棘XII,軟條14-16;臀鰭硬棘II,軟條12-14;胸鰭鰭條18-19;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角形。稚魚時,體呈淡黃褐色,背鰭基底後面上有淡紫色的小斑點,隨著成長而擴散為黑色斑塊。成魚時,黑色斑塊消失,體色亦轉呈淺灰褐色至黑色,體背側尤暗色;體側的鱗片輪廓亦較深色;在頭部、體側與鰭鞘上的鱗片中央具藍色小斑點;眶下區的鱗片大部份為藍灰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具有死的鹿角珊瑚的珊瑚礁區,以捕食被這些死珊瑚支撐的絲狀藻。具有領域性,時常襲擊入侵的人類,在與侵略者遭遇的時候會發出一個卡嗒聲,有時會非預期的咬下令人疼痛一口,但那是溫和的警告,尤其是在生殖的期間特別具有侵略性。對於大多數的食草性魚類與一些其他的魚,為攝取食物的利益以及防護它的領土而表現出侵略性。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及東非岸邊至萊恩及社會群島,北至琉球及博寧群島,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及東加。臺灣發現於南部及西南部。 

漁業利用

中小型之雀鯛,可食用,一般不為漁獲對象魚。有人將其作觀賞魚之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