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uggrundus macracanthus  
發音 
Suggrundus macracanthus大棘大眼牛尾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69) 棲息深度 - 132公尺
中文名 大棘大眼牛尾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牛尾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13 Platycephal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大棘大眼鯒 
最大體長 26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竹甲、狗祈仔、牛尾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摩鹿加群島 
同種異名 Platycephalus macracanthus, Platycephalus sundaicus, Suggrundus sundaicus   
參考文獻 1.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2. Knapp, L. W. 1999. Family Platycephalidae. In: Carpenter and Niem (ed). Species identification guide for fisheries purposes. The living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Bony fishes part 2 (Mugilidae to Carangidae). FAO, Rome. v. 4: iii-v; 2069-2790;3. Shao, K. T. and J. P. Chen, 1987. Fishes of the family Platycephalidae (Teleostei: Platycephaloidei) of Taiwan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Bull. Inst. Zool. Acad. Sin. 26(1):77-94.  Bleeker, P. 1869 Kailola, P.J. 198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6039 ASIZP0060760 ASIZP0064133 ASIZP0070528 CAS30994 NMMBP00029 NMMBP01153 NMMBP01229 NMMBP05251 NTUM06333 NTUM08203 NTUM08204 USNM00076652 USNM00303827  
英文俗名 Large-spined flathead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背鰭鰭條I-VIII, 12;臀鰭鰭條12;胸鰭鰭條19-21(主要20);腹鰭鰭條I, 5;尾鰭分叉鰭條11-12(主要12)。側線鱗52-56;鰓被架7。體延長,平扁,向後漸細尖,縱剖面略呈圓柱狀。頭部呈縱扁,眶間隔稍寬。吻平扁而短,為眼徑之1.1-1.3倍。頭長為吻長之3.3-3.7倍。口大,上位,向後延伸超過眼睛前緣。眼大,眼後無凹陷。體長為頭長之2.8-3.1。鋤骨齒兩叢。頤部具側線管,但不甚發達。眼上方不具附肢。間鰓蓋骨不具附肢。頰部具雙稜。眼下稜具5棘。前鰓蓋骨上方具3棘,上棘最長,下方不具向前之倒棘。虹膜皇冠型(crenate)。眼眶前具1棘。眼眶上方具1棘。側線鱗具兩開口。頭部及身體棕色或灰黑色,下半部白色;背部偶具七個不明顯鞍斑;背鰭具有數橫條紋;其餘各鰭灰黑色,偶具斑點。(何宣慶、林沛立編寫 2012/12)

棲所生態

底棲性,生活在淺海或較深處之沙泥地。肉食性,以底棲性魚類或無脊椎動物為食。利用體色之擬態隱身於沙泥地,用以欺敵以及趁獵物不注意時躍起捕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海域,包括印度南部與斯里蘭卡到馬來西亞、泰國灣、香港、臺灣、印尼、菲律賓、阿拉弗拉海 及澳洲西北大陸棚到珊瑚海等。臺灣分布於西南部及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屬於底拖漁業捕撈物種,體型較大,因此具有較高之經濟價值。肉質鮮美,刺少。清蒸或油炸皆美味。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