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Notoraja tobitukai  
發音 
Notoraja tobitukai日本隆背鰩
by: 邵廣昭
命名者 (Hiyama, 1940) 棲息深度 300 - 1000公尺
中文名 日本隆背鰩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鰩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48 Raj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日本隆背鰩(短鰩) 
最大體長 5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隆背鯆魮、魴仔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日本熊野灘 
同種異名 Bathyraja tobitukai, Breviraja tobitukai, Raja tobitukai   
參考文獻 Fishbase(2005);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es of the Okinawa Trough and the Adjacent Waters Vol. I (Japan Fisheries Resource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 1984)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7269 ASIZP0063779 ASIZP0064087 ASIZP0064127 ASIZP0066840 ASIZP0066925  
英文俗名 Leadhued skat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盤長佔全長45.7-48.4%,體盤寬51.3-55.9%。體盤長佔體盤寬約86.5-92.8%,頭長32.3-37.9%,吻長20.9-24.5%,兩眼眶之間的寬度4.3-6.2%,兩出水口間的寬度11.5-12.6%。體盤圓,雄魚吻較尖,雌魚則否,吻軟骨與頭顱軟骨連接,較不堅硬。腹鰭前瓣長,後緣凹陷。尾部細長,其長度大於體盤長和寬。背鰭幾乎接觸在一起,兩背鰭之間無小刺,但體盤背部的表面分布許多絨毛狀小刺,胸鰭基部較稀疏,眼眶周圍及尾上刺較大但不規則分布,體盤腹部則無分布。交接器頂點尖,缺乏偽管(pseudosiphon)。體盤背面呈藍棕色,腹部灰到淡棕色,而洩殖孔及鰓裂附近則顏色較深。感覺孔呈灰白色且不明顯。(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屬深海底棲魚類,深度約300-1000公尺,卵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 日本、琉球、東中國海與臺灣。  

漁業利用

偶由底拖網捕獲,非重要之經濟魚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