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魚礁

內容摘要:

投放人工魚礁來培育漁業的資源,這項工作已在臺灣推行了超過40年的時間。

很多人將人工魚礁和海岸邊的防波堤搞混,「人工魚礁」(Artificial Reefs) 是將自然材質或人造的物質放置於海中,藉以改變其物理、化學、生物及生態的機制而達到增加海洋生物資源更有效的經營管理及永續利用的目的。

早期投放人工魚礁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底拖,希望讓漁民能夠改用釣具釣魚。除此之外,設置人工魚礁還有許多效用:保護棲地、防止底拖、聚集魚類、培育資源、發展休閒漁業、海釣及生態旅遊、潛水觀光。

早期國外魚礁投放大多採用天然的樹叢(如臺灣之烏賊礁)或石塊、廢棄的人造物體,如廢胎、廢油桶、廢車、廢船等等再利用。但這些礁體如果不能堅固持久,易受自然或人為因素之破壞而支離破碎,被沖散至各地,反而會產生製造垃圾的負面效應。

臺灣過去大部份使用的魚礁材料都是利用水泥。但水泥成本較高,且過度開採及使用水泥也會違反生態保育。因此近幾年來都是使用鋼鐵礁來製作。

未來漁民要如何利用人工魚礁來做觀光、多元應用?

投放人工魚礁的目的是為了復育漁業資源,因此人工魚礁應朝劃設海洋保護區或利用限制漁季的方式來加以管理,而不應利用魚礁作為「副漁具」來聚魚,更方便漁民或釣客把礁區的魚類資源去利用或消耗掉。


[前往講堂總覽

相關連結:
海市蜃樓

台灣人工魚礁發展的未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