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2020年全球海洋保護區面積比達10%後的挑戰

內容摘要 | 

2020年,也就是再2年後,全球海洋保護區的面積將達到10%,
在保育的工作上,仍存在著許多有待努力的方向,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海洋保護區的成功與否,在於如何劃對地方。
第一、面積要夠大,第二、必須要能連成網絡,
讓海洋的生物資源能夠形成一個系統,可以補充、循環與復育。
每一個生態系具有代表性,讓海洋資源均衡分布,
透過社區、政府與大眾的力量,
才能夠落實管理。
此外,臺灣一直以來,包括國家公園內都缺乏長期監測的資料,
必須要有設置固定的監測站,才能夠瞭解海底下魚群的數量與分布,據此制定合宜的管理措施。
有鑒於海洋保護區的管理未能落實,在節目的尾聲,邵老師也介紹了慢魚運動,顧名思義,提倡「慢慢抓魚」,倡導回歸家計型、傳統的捕魚法,有永續的概念。

慢漁的精神已經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恢復家計型的漁業。過去臺灣政府扶植大型漁業,成就了海上的一些大企業,但其耗油多、並容易產生過漁的問題;卻得到政府最多的補助。政策的不永續導致了過度捕撈,造成漁業資源耗竭的問題。

慢魚運動提倡大家要慢下來,對消費者而言吃海鮮也不要那麼急,不要一定要吃什麼、吃很多。希望大家一起用實際的行動來改善我們的漁業資源。

 

講堂聽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