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mnothorax rueppellii (McClelland, 1844)

ASIZP0056508
ASIZP0058309
鞍斑裸胸鯙
鞍斑裸胸鱔
寬帶裸胸鯙,錢鰻,薯鰻,虎鰻,糬鰻(澎湖)
Bended moray
經濟性物種 觀賞魚類 食用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潟湖 礁沙混合區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Anguilliformes » Muraenoidei » Muraenidae » Gymnothorax
Gymnothorax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Anguilliformes
Muraenoidei
Muraenidae
Gymnothorax

綜合描述

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吻部尖長。尖牙;頜齒及鋤骨齒單列,上頜口內眼窩部有 3-4 個長尖牙。脊椎骨數132-135。體色為淡褐至白色。體側具有 15-19 條褐色環帶;在頭部和軀幹前方的環帶在腹部不銜接,或僅略微銜接。暗褐色環帶的寬度和環帶間隔相當;大型標本由於環帶間隔的顏色逐漸加深,環帶愈不明顯。嘴角有黑痕;前鼻管黑色;口內部皮膚黑色。活體成魚頭頂部為黃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ymnothorax rueppellii 上次更新:2014-06-03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非,東至夏威夷、土木土及馬貴斯群島,北至日本,南至澳洲等海域。臺灣東部、南部、小琉球、綠島及蘭嶼之岩礁區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ymnothorax rueppellii 上次更新:2014-06-03

尺寸

體長:8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ymnothorax rueppellii 上次更新:2014-06-03

棲地

性情羞怯;大多數時間皆躲藏在隱蔽物中。小型個體可在珊瑚礁岩岸的潮間帶潮池中被發現,魚體呈半透明;隨成長體色逐漸加深,頭頂部逐漸轉黃。喜歡捕食魚類。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1~3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ymnothorax rueppellii 上次更新:2014-06-03

效益(利用)

一般可利用延繩釣、籠具誘捕等漁法。可供食用,顏色及斑紋漂亮,可飼養、玩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ymnothorax rueppellii 上次更新:201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