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panodon thrissa (Linnaeus, 1758)

Clupanodon thrissa@Jheng0303
盾齒鰶
花鰶
銀耀鱗,銀鱗水滑,多斑鰶,海鯽仔
Chinese gizzard shad,Gizzard shad
經濟性物種 有毒物種 食用魚類
河口 近海沿岸 潟湖 礁沙混合區
淡水 半淡鹹水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呈長卵圓形,側扁,腹緣具鋸齒狀的稜鱗,18-20+10-12個。頭中大。吻短而不突出。眼側位,脂性眼瞼發達。口端位,向下傾斜;無齒;上下頜等長,前上頜骨中間有明顯的凹陷,上頜骨末端不向下彎曲,向後延伸至眼中部下方。鰓蓋光滑。體被較小圓鱗,不易脫落,縱列鱗44-48;背鰭前具中線稜鱗20-25;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具軟條14-15,末端軟條延長如絲;臀鰭起點於背鰭基底後方,具軟條23-26;腹鰭軟條8;尾鰭深叉。體背部綠褐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鰓蓋後上方之體側具4-9個大型暗色圓斑。背鰭、胸鰭、尾鰭淡黃色;餘鰭淡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lupanodon thrissa 上次更新:2012-03-02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臺灣、南中國海至越南。臺灣分布於南部及西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lupanodon thrissa 上次更新:2012-03-02

尺寸

體長:26: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lupanodon thrissa 上次更新:2012-03-02

棲地

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有時會進入河口域、半淡鹼水之河川下游、內灣或潟湖區內產卵。群游性。以浮游生物為食。
河口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0~6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lupanodon thrissa 上次更新:2012-03-02

效益(利用)

主要漁法為流刺網,據統計年產量在1000-10000公噸之間,通常曬成魚乾出售,或製成魚粉作為飼料之原料,亦是延繩釣及鮪釣業所使用之魚餌。據報導,因食物鰱的關係可能會有有熱帶海魚中毒(ciguatera poisoning)的情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lupanodon thrissa 上次更新:201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