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torhinchus cheni (Hayashi, 1990)

ASIZP0061922
ASIZP0055988
陳氏鸚天竺鯛
陳氏天竺鯛
大面側仔,大目側仔
Chen's cardinalfish
食用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Perciformes » Percoidei » Apogonidae » Ostorhinchus
Ostorhinchus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erciformes
Percoidei
Apogonidae
Ostorhinchus

綜合描述

體長圓而側扁。頭大。吻長。眼大。主上頜骨長度可達眼睛中央的下方。齒絨毛狀,前鰓蓋稍呈鋸齒。第一背鰭之第I棘即是最短的硬棘,其長度約為第II硬棘的1/4,而第II硬棘約為第III硬棘的1/2-1/3;第IV硬棘最長,但其長度較眼徑和吻長的總和為短。胸鰭長,超越臀鰭的起端。D. VII-I,9;A. II,8;P. 14;Pred. S. 5;Ll. 25-26;Tr. 2/7;GR. (1-3)4+1+(14- 15);HL. 2.48-2.60;BD. 2.54-2.66 in SL;ED. 3.10-3.20;SnL. 4.58-4.85,IS. 5.32-5.54 all in HL。體棕色,體側具兩條水平狹帶,中間一條從眼上方到尾柄,上方一條自吻端向後延伸,僅到第二背鰭下方止。尾柄中央有和瞳孔大小相當之黑點。陳氏天竺鯛(Apogon cheni)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storhinchus cheni 上次更新:2015-03-06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臺灣南部及日本琉球海域。臺灣南部海域分布於墾丁至小琉球一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storhinchus cheni 上次更新:2015-03-06

尺寸

體長:13: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storhinchus cheni 上次更新:2015-03-06

棲地

主要棲息於面海側的礁石區,從礁盤的外緣至深達100公尺處。白天停留在岩礁下方或洞穴內,晚上則外出覓食多毛類以及其它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
礁區近海沿岸

20~10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storhinchus cheni 上次更新:2015-03-06

效益(利用)

通常以下雜魚處理,用作魚飼料,有時會曬成小魚乾自家食用,並無任何經濟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storhinchus cheni 上次更新:201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