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erycombus petersii (Hilgendorf, 1878)

ASIZP0054929
Pterycombus petersii@Jheng1308
彼氏高鰭魴
彼氏高鰭魴
深海三角仔,黑飛刀,黑皮刀
Prickly pomfret,Prickly fanfish,Fanfish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大洋 深海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延長而側扁;頭背部平滑。口大形,傾斜。吻鈍;下頜突出。上下頜有纖細牙齒。體被細鱗,鱗片中央有小棘;體側縱列鱗數47-50。無側線;背鰭及臀鰭上無細鱗,但基底有鱗鞘。背鰭單一,起點在鰓蓋之前,眼之後緣上方,特別延長而與鰭膜連成一大片;臀鰭起點在胸鰭基部前或稍後的下方,亦是一整片;左右腹鰭小;尾鰭叉形。體色為銀白色或微黃,死亡後魚體迅速轉變為灰褐色至黑褐色。背、臀鰭灰黑色;腹鰭及尾鰭後半部暗色,前半部則色淡;胸鰭基底暗色,餘則淡色或稍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terycombus petersii 上次更新:2006-06-03

分布

主要分布在東南大西洋及印度-西中太平洋。自非洲西南部到日本、中太平洋區。臺灣主要在北部及東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terycombus petersii 上次更新:2006-06-03

尺寸

體長:5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terycombus petersii 上次更新:2006-06-03

棲地

大洋性底棲魚類,幼魚白天棲息於的200公尺深的底層,成魚則在較深處,夜晚則到水表層活動覓食。肉食性,以其他的魚類、甲殼類及頭足類等為食。
大洋深海

0~20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terycombus petersii 上次更新:2006-06-03

效益(利用)

一般以延繩釣、大型流刺網等漁法捕獲,通常本種魚都是偶獲,數量並不多,故並非臺灣主要經濟魚種。一般市場亦不常見,魚肉尚佳,紅燒或煮味噌湯皆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terycombus petersii 上次更新:200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