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athanodon speciosus (Forsskål, 1775)

ASIZP0057533
Gnathanodon speciosus@fishdb-media-3609
Gnathanodon speciosus@Jheng1272
Gnathanodon speciosus@fishdb-media-543
無齒鰺
黃鸝無齒鰺
虎斑瓜,甘仔魚(臺東),黃鯌(澎湖),花燒鯌(澎湖)
Trevally,Yellow jack fish,Yellow ulua,Golden trevally,King fish,Golden jack,Golden toothless trevally,Golden trevally,Golden horsmackerel,Golden kingfish,Golden fish
經濟性物種 觀賞魚類 食用魚類
礁區 砂泥底 近海沿岸 潟湖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呈橢圓形,側扁而高。眼小。脂性眼瞼不發達。上頜骨末端僅達眼前緣下方。上頜、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下頜亦僅於幼魚時有數枚微小的細齒,成魚則消失。體被小圓鱗,胸部完全具鱗。側線直走部始於第二背鰭第8-9鰭條之下方。稜鱗弱,只存在直走部的後半部。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前方鰭條呈新月形,後方不具有離鰭;體色銀白至黃色,體側有7-11條寬窄相間的黑色橫帶,第一條橫帶貫穿眼部,第二條則橫越鰓蓋後緣。鰓蓋後緣的上方另具一黑斑。各鰭皆為黃色,尾鰭另具黑色緣。大型魚之體側另散佈黑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nathanodon speciosus 上次更新:2006-06-03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臺灣各沿岸偶而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nathanodon speciosus 上次更新:2006-06-03

尺寸

體長:11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nathanodon speciosus 上次更新:2006-06-03

棲地

幼魚常游動於鯊魚或其他大型魚旁以撿食碎屑並獲得保護,有「領航魚」之稱。成魚則巡游於沿岸礁石區、瀉湖區,以其厚唇在沙地中尋找無脊椎動物,如甲殼類、軟體動物或小魚等。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

0~2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nathanodon speciosus 上次更新:2006-06-03

效益(利用)

一般漁法以流刺網捕獲。煎食為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nathanodon speciosus 上次更新:200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