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ola dumerili (Risso, 1810)

ASIZP0078760
ASIZP0069450
ASIZP0059979
ASIZP0078444
杜氏鰤
杜氏鰤(高體鰤)
紅甘,紅甘鰺,竹午,汕午,紅頭午
Purplish amberjack,Rock salmon,Sailor's choice,Yellow tail,Amberjack,Allied kingfish,Greater yellowtail,Greater amberjack,Great yellowtail,Great amberfish,Jenny lind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大洋 礁區 砂泥底 河口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呈長圓形,腹面圓。脂性眼瞼不發達。主上頜骨寬大,使得上頜之末端呈圓形,且延伸至眼中部之下方。上下頜各有一寬大之齒帶,鋤骨、腭骨及舌面皆有齒。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含瘤狀鰓耙)11-16。側線無稜鱗。尾柄兩側之肉質稜脊幼時不明顯,隨著成長而逐漸發展。無離鰭。尾柄處有凹槽。幼魚時,頭部具斜暗帶,體側具5條暗帶;中魚時,體側及各鰭呈黃色、橄欖色或琥珀色。頭部斜暗帶逐漸不顯著,體側暗帶則已消失;成魚體色變化大,體背藍灰至橄欖色,腹面銀白至淡褐色。體側另具一條黃色縱帶,但有時不顯。各鰭色暗,尾鰭下葉末端淡色或白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eriola dumerili 上次更新:2015-09-18

分布

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臺灣各沿近海均產,是常見之魚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eriola dumerili 上次更新:2015-09-18

尺寸

體長:19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eriola dumerili 上次更新:2015-09-18

棲地

主要棲息於較深礁石區海域,偶而可發現於近岸內灣區。棲所區域較廣,由水深18~360公尺之間,三、兩成群游動。主要以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
大洋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15~36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eriola dumerili 上次更新:2015-09-18

效益(利用)

一般漁法以延繩釣、一支釣、拖網、流刺網、圍網、定置網捕獲。肉質鮮美,可作生魚片,亦可煎食、煮湯皆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eriola dumerili 上次更新:201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