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nthocepola indica (Day, 1888)

ASIZP0063646
ASIZP0064293
ASIZP0075199
ASIZP0059498
印度棘赤刀魚
印度棘赤刀魚
紅簾魚,紅帶(澎湖),紅獅公(澎湖),紅新娘仔(澎湖)
Bandfish
深海 砂泥底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甚延長而側扁,呈帶型,體長可達體高7.4倍以上。口裂寬大而傾斜,吻極短。頜齒細弱,1列,尖端微向後彎;鋤骨及腭骨均無齒。前鰓蓋骨下角具1棘,後緣鋸齒狀,約具6強棘。前頜骨與上頜骨間無黑斑。鰓裂大,鰓膜彼此分離,且與峽部分離。肛門位於胸鰭下方。體被細小圓鱗。背鰭及臀鰭基底長,並與尾鰭相連,無硬棘,僅有鰭條,但分節不明顯,後端鰭條也不分支;背鰭軟條數83-85;臀鰭軟條數93-100;尾鰭尖形。體一致為橘紅色,背部色深,腹部較淡;體側具十數條橘黃色橫帶;背鰭前部不具黑斑點,若有也小而不明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anthocepola indica 上次更新:2006-06-03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南非、印度、臺灣及日本等國。臺灣離島之澎湖有記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anthocepola indica 上次更新:2006-06-03

尺寸

體長:35: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anthocepola indica 上次更新:2006-06-03

棲地

棲息於深度達300公尺左右之砂底或泥底質水域的底棲性魚類。通常挖掘洞穴,藏身其中,並以頭上尾下的立姿於洞穴周緣捕食獲物。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3~30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anthocepola indica 上次更新:2006-06-03

效益(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魚体不大,數量不多,不具經濟價值,以下雜魚處理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canthocepola indica 上次更新:200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