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erallodus indicus (Weber, 1913)

Pherallodus indicus@Jheng2010
印度異齒喉盤魚
印度細喉盤魚
跳海仔,姥姥魚
Clingfish
礁區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細小而後部側扁;體長為體高之7.1倍。頭寬而扁平,體長為頭長之3.2倍,寬的5.3倍,吸盤長的6.3倍。尾柄中庸,其長為高的1.4倍。無下頜感覺孔;無前鰓蓋感覺孔。肛門開口離臀鰭起點較至吸盤後緣為近。背鰭起於肛門垂直線後方,與臀鰭皆不和尾鰭相連,具軟條8;臀鰭軟條7;胸鰭圓形,與前吸盤後緣相連;腹鰭變形為具突起之雙型吸盤;尾鰭圓形。體為紅色,體側具白色不規則之蠕紋,背部具5-6個白色鞍狀斑,吻背部具白色寬縱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herallodus indicus 上次更新:2006-06-03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及臺灣。臺灣分布於東北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herallodus indicus 上次更新:2006-06-03

尺寸

體長:3: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herallodus indicus 上次更新:2006-06-03

棲地

主要棲息於岩岸與珊瑚礁,通常被發現於紅藻群或海膽中。癒合成吸盤狀的腹鰭,使魚體可以固著在岩石上而不被海波衝走。
礁區近海沿岸

1~5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herallodus indicus 上次更新:2006-06-03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herallodus indicus 上次更新:200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