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yaninops loki Larson, 1985

羅氏珊瑚鰕虎
寬鰓珊瑚鰕虎魚
甘仔魚,狗甘仔,寬鰓珊瑚鰕虎,魯氏苔鯊
Loki whip-goby
礁區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Perciformes » Gobioidei » Gobiidae » Bryaninops
Bryaninops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erciformes
Gobioidei
Gobiidae
Bryaninops

綜合描述

第一背鰭:Ⅵ;第二背鰭:Ⅰ, 7~ 9 (通常是8);臀鰭:Ⅰ, 7~9;胸鰭:13~17 (通常是14或15),胸鰭上端前3或4根與下端倒數2或3根鰭條不游離分枝,其餘接分枝。縱列鱗 33~53 (平均47)。身體細長,標準體長為魚體高的5.6~9.5倍。頭寬與頭高約相等;吻長等於或稍短於眼徑長。口大,上下頜約等長;下頜兩側中部的外列齒,各為1-2顆大型犬齒。眼間隔狹窄,約為眼徑的1/3,有2個感覺孔,感覺孔連續,不中斷。腹鰭短,相連癒合成吸盤狀,末端不會延伸至肛門。體色淺粉紅色而透明,可見到體內部具深紅色三角形斑塊,各斑塊向上方延伸達背面,形成紅色斑點。體側下半部粉紅色。上唇及吻部紅色。各鰭淺粉紅色而透明,尾鰭下半葉為紅色。胸鰭基部無斑塊。(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ryaninops loki 上次更新:2012-12-18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海域,由紅海至夏威夷、斐濟及薩摩亞群島等,北至菲律賓、臺灣及日本,南到澳洲大堡礁、羅得豪等。臺灣發現於南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ryaninops loki 上次更新:2012-12-18

尺寸

體長:4.5: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ryaninops loki 上次更新:2012-12-18

棲地

暖水性底層小型魚類,主要棲息於熱帶珊瑚礁的蘆莖珊瑚上,具有良好的保護色,與珊瑚營共生生活。常可見到成對棲息於同一株上,並將卵產於珊瑚的表面上。
礁區

10~25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ryaninops loki 上次更新:2012-12-18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ryaninops loki 上次更新:201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