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hrinus nebulosus (Forsskål, 1775)

ASIZP0055728
ASIZP0071401
ASIZP0071403
ASIZP0073045
青嘴龍占魚
星斑裸頰鯛
龍尖,龍占,青嘴仔,青嘴(澎湖),尖嘴仔(澎湖)
Sand snapper,Parrot-fish,North-west snapper,Norwest snapper,Snuppy,Spangled emperor,Scavenger,Red-finned emperor,Pig-faced bream,Tricky snapper,Starry pigface bream,Yellow sweetlip,Blue emperor,Lesser spangled emperor,Mata-Hari,Emperor fish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礁區 砂泥底 河口 近海沿岸 潟湖 礁沙混合區
半淡鹹水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Perciformes » Percoidei » Lethrinidae » Lethrinus
Lethrinus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erciformes
Percoidei
Lethrinidae
Lethrinus

綜合描述

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吻中長而略尖,吻上緣與上頜間的角度為50°-68°。眼間隔凸起。眼大,位於近於頭背側,但隨著成長而漸分離。口端位;兩頜具犬齒及絨毛狀齒,後方側齒呈圓形而有犬齒尖或臼齒但呈塊狀;上頜骨上緣平滑或稍呈鋸齒狀。頰部無鱗;胸鰭基部內側具鱗;背鰭單一,不具深刻;尾鰭分叉,兩葉先端尖型。 背鰭具有10根硬棘,9根軟條;臀鰭具有3根硬棘,8根軟條;胸鰭具有13根軟條;側線鱗列數46-48;側線上鱗列數5.5;側線下鱗列數16-17。體側呈淺灰褐色,腹部顏色較淡,眼下有3條放射狀之藍線,各鱗片上均有一藍色小點,是重要的鑑別特徵;體側有時具多條暗色橫條;幼小個體體側有若干黃色縱帶及在胸鰭基部上方,側線下方具一四方形黑斑,這些黃帶與黑斑將隨著魚之成長而逐漸消失。各鰭淡黃色或淡色;背鰭具紅緣。 最大體長可達87公分,重量可達8.4公斤。(2020-6-17 黃世彬 編寫)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ethrinus nebulosus 上次更新:2021-04-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波斯灣、紅海,東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臺灣分布於南部、東北部、蘭嶼、綠島及澎湖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ethrinus nebulosus 上次更新:2021-04-09

尺寸

體長:87:cm TL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ethrinus nebulosus 上次更新:2021-04-09

棲地

棲息在珊瑚礁、潟湖、海草床、紅樹林以及河口半淡鹹水域,平坦的沙底和沿海礁區水域,也可在港灣水域中發現。主要棲息深度的範圍為10-75公尺。可以長時間棲息於半淡鹹水域。獨居或小群活動,主要以軟體動物、甲殼類及小魚為食。
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5~2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ethrinus nebulosus 上次更新:2021-04-09

效益(利用)

在臺灣屬於常見魚種,族群量普遍。主要漁法為延繩釣與手釣,漁期全年都有。國內目前已有人工繁養殖,飼養於箱網的個體一般約養殖1年左右即可達上市體型。屬於較大型的食用魚,肉味可口,適合油煎或碳烤,魚太大時,肉質較粗,以煮味噌湯較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ethrinus nebulosus 上次更新: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