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esio caerulaurea Lacepède, 1801

ASIZP0055733
烏尾鮗
褐梅鯛
烏尾冬仔,紅尾冬(臺東),青冬(澎湖),烏尾冬(澎湖)
Scissor-tailed fusilier,Scissor tailed fusilier,Blue and gold fusilier,Blue-and-gold fusilier,Blue fusiler,Gold-banded fusilier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潟湖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Perciformes » Percoidei » Caesionidae » Caesio
Caesio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erciformes
Percoidei
Caesionidae
Caesio

綜合描述

體呈長紡錘形;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2.9-3.4倍。口小,端位;上頜骨具有伸縮性,且多少被眶前骨所掩蓋;前上頜骨具一個指狀突起;上下頜前方具一帶狀細齒。鰓蓋後緣具一枚小鈍棘,前鰓蓋無鋸齒。體被中小型櫛鱗;頭背前鱗左右不相連而留下一窄的裸露區域;側線完全且近於平直,側線鱗數65-70。背鰭硬棘X,軟條15;臀鰭硬棘III,軟條12;胸鰭鰭條20-22。體背藍色,腹面銀白或淡或帶紅色光澤。體側具一條金黃色縱帶。胸鰭基部具黑色斑塊;尾鰭上下葉各具一條黑色縱帶。本種魚分類上仍有歧見,現依據 Nelson(1994)將其置於笛鯛(Lutjanidae)科中的烏尾鮗亞科(Caesioninae)。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esio caerulaurea 上次更新:2006-06-03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之熱帶海域,西起非洲東岸、紅海,東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迄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各地岩礁或珊湖礁海域均有產,是常見之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esio caerulaurea 上次更新:2006-06-03

尺寸

體長:35: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esio caerulaurea 上次更新:2006-06-03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沿岸較深的瀉湖或礁石區陡坡外圍海域,性喜大群洄游於中層水域,游泳速度快且時間持久。屬日行性魚類,晝間在水層間覓食浮游動物,夜間則於礁體間具有遮蔽性的地方休息。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5~5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esio caerulaurea 上次更新:2006-06-03

效益(利用)

一般以圍網、流刺網或一支釣捕獲。肉質不錯,是市場常見之食用魚,以煎食或紅燒食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esio caerulaurea 上次更新:200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