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apon jarbua (Forsskål, 1775)

ASIZP0065491
ASIZP0064929
ASIZP0079327
ASIZP0061967
花身鯻
細鱗鯻
花身雞魚,花身仔,斑吾,雞仔魚,三抓仔,花身鯻,邦五(澎湖),斑午(澎湖),兵舅仔(澎湖),斑龜仔(澎湖)
Thornfish,Three-striped tiger fish,Cresent grunter,Crescent perch,Crescent-banded grunter,Crescent-banded tiger-fish,Jarbua terapon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砂泥底 河口 淡水 近海沿岸 潟湖 礁沙混合區
半淡鹹水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Perciformes » Percoidei » Terapontidae » Terapon
Terapon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erciformes
Percoidei
Terapontidae
Terapon

綜合描述

體高而側扁,呈長橢圓形;頭背平直;體背部輪廓約略同於腹部輪廓。口中大,前位,上下頜約略等長;吻略鈍;唇不具肉質突起。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鰓蓋骨上具2棘,下棘較長,超過鰓蓋骨後緣,上棘細弱而不明顯。體被細小櫛鱗,頰部及鰓蓋上亦被鱗;背及臀鰭基部具弱鱗鞘。背鰭連續,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缺刻。 背鰭具有11-12根硬棘,10根軟條;臀鰭具有3根硬棘,8-9根軟條;胸鰭具有13根軟條;腹鰭具有1根硬棘,5根軟條;側線鱗列數為80-90。體背黃褐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3條成弓形的黑色縱走帶,以腹部為彎曲點,其最下面一條由頭部起經尾柄側面中央達尾鰭後緣之中央;背鰭硬棘部第IV-VII棘間有一大型黑斑,軟條部有2-3個小黑斑;尾鰭上下葉有斜走之黑色條紋。各鰭灰白色至淡黃色。 最大體長可達36公分,體長9-17公分達成熟體型。(2020-6-17 黃世彬 編寫)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erapon jarbua 上次更新:2020-06-17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水域,分布域從紅海、東非洲延伸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抵澳洲、羅得豪島。臺灣各地沿岸或河口區均普遍分布,以北部、西部、南部以及離島的澎湖、金門較常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erapon jarbua 上次更新:2020-06-17

尺寸

體長:36: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erapon jarbua 上次更新:2020-06-17

棲地

廣鹽性魚類,主要棲息於泥沙底質沿海、紅樹林、港灣海域以及河口區的半淡鹹水域,甚至偶而可在河川下游的純淡水域河段發現亞成魚的蹤跡,但成魚通常棲息於沿岸海域。底棲性,棲息深度範圍為20-350公尺,但一般活動於較淺水域。偏好小群活動,活動能力強。雄性親魚有護卵的行為。雜食偏肉食性,以小型魚類、甲殼類及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也攝食一些藻類,性貪食。
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1~25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erapon jarbua 上次更新:2020-06-17

效益(利用)

在臺灣屬於常見魚種,族群量豐富。一般由流刺網、待袋網等岸邊漁法,或岸邊手釣、船釣等漁法捕獲,全年均產,但以夏、秋兩季較多。為經濟價值高的食用魚。臺灣已可人工繁養殖,但因體長大於10公分以後成長甚慢,經濟效益較差,故少見養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erapon jarbua 上次更新: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