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thigaster amboinensis (Bleeker, 1864)

ASIZP0055195
安邦尖鼻魨
安汶扁背魨
安朋河魨,尖嘴規,規仔
Sharpnose pufferfish,Spotted toby,Spider-eye puffer,Ambon toby
有毒物種 觀賞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Tetraodontiformes » Tetraodontoidei » Tetraodontidae » Canthigaster
Canthigaster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Tetraodontiformes
Tetraodontoidei
Tetraodontidae
Canthigaster

綜合描述

體卵圓形,側扁而高,眼後枕骨區突出,尾柄短而高。體側下緣平坦,無縱行皮褶,腹部中央自口部下方至肛門前方則有一稜褶。吻較長而尖;鼻孔單一,不甚明顯。背鰭近似圓刀形,位於體後部,具軟條11-12;臀鰭與其同形,具軟條10-11;無腹鰭;胸鰭寬短,上方鰭條較長,近呈方形,下方後緣稍圓形;尾鰭寬大,呈圓弧形。頭部及體側呈紫褐色或淺褐色,散佈許多小圓藍點;腹部灰色,有許多深褐色斑點及由背部延續下來之藍點;眼周圍具放射狀深色紋,眼後之深色紋向背中線延伸,但不與相對之條紋相接;眼下與胸鰭基前有許多平行藍紋,向喉部延伸。除尾鰭褐色且上下葉具深紫褐色外,餘鰭淡褐或淡紅色,鰭基黑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nthigaster amboinensis 上次更新:2021-10-20

分布

分布於印度-泛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加拉巴哥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夏威夷群島,南至澳洲、社會群島。臺灣分布於南部、北部、東北部、綠島、蘭嶼及小琉球等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nthigaster amboinensis 上次更新:2021-10-20

尺寸

體長:15: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nthigaster amboinensis 上次更新:2021-10-20

棲地

暖水性小型魚類,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及岩礁等淺水靜水域,以藻類、碎屑為主食,另尚捕食少量之有孔蟲、多毛類、甲殼類、被囊動物、海綿、苔蘚虫等為食。
礁區近海沿岸

2~15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nthigaster amboinensis 上次更新:2021-10-20

效益(利用)

內臟有弱毒,不可食用。體色豔麗,常被當做觀賞用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nthigaster amboinensis 上次更新: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