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ncodon typus Smith, 1828

鯨鯊
鯨鯊
豆腐沙,大憨沙,鯨鮫
Whaleshark,Whale shark,Basking shark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瀕危(EN)瀕危(EN)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CITES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CITES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大洋 深海 近海沿岸 潟湖 礁沙混合區
海水
Species 種
Chondrichthyes » Elasmobranchii » Orectolobiformes » Orectoloboidei » Rhincodontidae » Rhincodon
Rhincodon
Chondrichthyes
Elasmobranchii
Orectolobiformes
Orectoloboidei
Rhincodontidae
Rhincodon

綜合描述

體呈圓柱狀或稍縱扁;體側隆脊明顯;頭扁平而寬廣。吻短。眼小,側位,,無瞬膜。噴水孔更小,位於眼後方。鰓裂特大,具獨特之過濾構造,含橫斷每一鰓裂之薄板,另鰓弧上具許多角質濾耙,分成許多小枝,交叉成海綿狀之濾器。口裂極大,前位,橫向;口角具唇褶;無口鼻間溝。第一背鰭遠大於第二背鰭;胸鰭特大,為稍窄之鐮刀狀;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大,基底亦相對;尾鰭叉形,上尾叉幾比下尾叉長2倍,由上葉及下葉之中部、後部組成,下尾叉則由下葉前部突出而成。體呈灰褐色至藍褐色,體側散佈許多白色斑點及橫紋,而這些斑紋排列呈棋盤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codon typus 上次更新:2023-08-02

分布

全球性溫、熱帶巡游魚種,適合水溫約在21-25℃間,為體型可長至最大的魚類,可達20公尺左右。臺灣北部、東部及南部海域均有捕獲記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codon typus 上次更新:2023-08-02

尺寸

體長:200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codon typus 上次更新:2023-08-02

棲地

棲息於溫帶及熱帶海域之沿岸、近海或外洋水域。性喜於表層巡游,通常獨游,亦有群游的時候,多時可達百尾以上;巡游時通常伴隨其它大洋性魚類,如鮪及鯖等,體側亦常有印魚吸附或其它小魚隨行。以浮游生物為食,有時亦食巡游性甲殼類、小魚及烏賊等。通常於日落後開始覓食。卵胎生,一胎可達300隻仔魚。由於鯨鯊屬於大洋性迴游魚類,迴游的海域涵蓋在41°N - 42°S, 180°W - 180°E之廣大水域間,因此我們對於其族群數量及迴游等生態習性並不是太瞭解,根據專家推測成熟體型應該有九公尺以上,然而根據臺灣近年來所捕獲的數據顯示,魚體大多在5公尺附近,顯示大多是未成熟的幼魚,這種現象並不利於鯨鯊之繁殖及生存。因而在專家呼籲下,為了保育及維護鯨鯊資源之永續利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開始管制捕撈,且逐年減少捕撈的配額,在96年3月27號通報捕撈到最後一隻配額後,開始全面禁止捕撈鯨鯊,並在96年9月5號正式公告全面禁止捕撈與販售。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2~100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codon typus 上次更新:2023-08-02

效益(利用)

一般由定置網、圍網或鏢旗魚法等漁法所捕獲。食用魚,具有市場行情,最好時一公斤可達五、六百元。偶而被捕獲,但通常體積龐大,即使行情差時,亦可為漁民帶來一筆相當可觀之收入。其肉可炒食或製魚槳、魚丸、鯊魚醃等均可;各鰭可曬成魚翅;肝富含油質,可製成維他命或魚肝油等。由於個性溫馴,人類能與其一起巡遊,是故在生態旅遊上有其高度的價值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Rhincodon typus 上次更新: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