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athronus maculatus Shcherbachev, 1976

棕斑盲鼬魚
棕斑盲鼬鳚
裸鼬魚
深海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Ophidiiformes » Bythitoidei » Aphyonidae » Barathronus
Barathronus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Ophidiiformes
Bythitoidei
Aphyonidae
Barathronus

綜合描述

體圓而延長,近尾部處則是逐漸側扁。吻端圓鈍。眼小或退化,外部不可見。體膠狀不批有鱗片。雄性具偽交接器。背鰭起點在臀鰭起點前方,背鰭和臀鰭非常的長,後部軟條與尾鰭相連。背鰭鰭條數75-82,臀鰭鰭條數 57-66;腹鰭位於前鰓蓋下方,已經退化成1條延長絲狀鰭;胸鰭鰭條數24-25;尾鰭鰭條數10。尾前脊椎骨33-35根,尾部脊椎骨40-42根,總脊椎骨共計74-76根椎體。體淡紅色,體側周邊俱有棕色斑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arathronus maculatus 上次更新:2020-07-24

分布

主要分布於印度洋東非外海以及西太平洋的日本沖繩海槽,臺灣主要分布於東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arathronus maculatus 上次更新:2020-07-24

尺寸

體長:18: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arathronus maculatus 上次更新:2020-07-24

棲地

為棲息於水深386-1525公尺深的深海魚類,生態習性所知甚少。
深海

386~1525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arathronus maculatus 上次更新:2020-07-24

效益(利用)

深海魚類,不具經濟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arathronus maculatus 上次更新:20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