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bythites bimaculatus Nielsen, 1997

ASIZP0067958
雙斑新鼬魚
雙斑新鼬鳚
雙斑新鼬䲗,鼬魚
深海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Ophidiiformes » Ophidioidei » Ophidiidae » Neobythites
Neobythites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Ophidiiformes
Ophidioidei
Ophidiidae
Neobythites

綜合描述

體圓而延長,尾部則是側扁。在鰓蓋骨的後面有一尖銳的硬棘,其前鰓蓋骨的下方則有2根小棘。背鰭和臀鰭非常的長,一直延伸至尾鰭部位,相癒合在一起,背鰭 鰭條數99-106,臀鰭鰭條數83-92;腹鰭位於喉部,已經退化成2條延長絲狀;尾鰭鰭條數8。 體呈黃褐色。自背鰭中央處有2枚的黑斑散布。臀鰭則和背鰭相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Neobythites bimaculatus 上次更新:2012-12-06

分布

主要分布於南中國海,澳洲北部以及新喀里多尼亞海域,臺灣則僅有一筆來自大溪下雜魚堆採得的標本記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Neobythites bimaculatus 上次更新:2012-12-06

尺寸

體長:17: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Neobythites bimaculatus 上次更新:2012-12-06

棲地

為棲息於水深242-500公尺深的深海魚類,生態習性所知甚少。
深海

242~50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Neobythites bimaculatus 上次更新:2012-12-06

效益(利用)

深海魚類,不具經濟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Neobythites bimaculatus 上次更新:201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