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omma brevimanum (Klunzinger, 1884)

短鰭無齒鯧
短鰭無齒鯧
無齒鯧
Ariomma
食用魚類
大洋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Perciformes » Stromateoidei » Ariommatidae » Ariomma
Ariomma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erciformes
Stromateoidei
Ariommatidae
Ariomma

綜合描述

背鰭鰭條X, 15;臀鰭鰭條II, 14;胸鰭鰭條24-25;腹鰭鰭條I,5。鰓耙11-12+19=30-31。側線鱗52-53。體長為頭長之3.8倍;為體高之4.0-4.1倍;為胸鰭長之6.7-7.1倍。頭長為眼徑之4.3-4.7倍;為眼間距之2.8-3.0倍。身體較為延長,圓筒狀。頭部小,前方略圓。口小,亞端位,向後延伸略超過眼睛前緣。眼中大,具發達之眼脂,眼瞼不甚發達。上下頜各具三排不規則大小細齒。鋤骨及腭骨不具齒。兩個明顯分開之背鰭,第一背鰭起點後於胸鰭基部。第二背鰭相對較第一背鰭低,最後幾個鰭條游離。胸鰭小,僅達身體中線之前。腹鰭短,插入點在胸鰭基部之後,最內之鰭條與身體相連。尾鰭深叉型。鱗片較大,僅覆蓋於眼睛後方;頭部前半光滑不具鱗。咽鰓囊(pharyngeal sacs)一對。體色一致黑褐色,鰓蓋具有一暗色斑。背部黑褐色;側邊銀白色;背鰭及胸鰭較黑;尾鰭黃,具黑緣。愛氏無齒鯧(Ariomma evermannia Jordan & Snyder, 1907)為其同種異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riomma brevimanum 上次更新:2013-03-19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域,紅海、印尼、南中國海、臺灣、日本及夏威夷等海域皆有捕獲紀錄。臺灣發現於東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riomma brevimanum 上次更新:2013-03-19

尺寸

體長:8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riomma brevimanum 上次更新:2013-03-19

棲地

中底層大洋性魚類。肉食性,以深海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具有砂囊可以代為磨碎食物。
大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riomma brevimanum 上次更新:2013-03-19

效益(利用)

是可食用的魚類,但不常被捕獲,是罕見之魚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riomma brevimanum 上次更新:201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