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illa luzonensis Watanabe, Aoyama & Tsukamoto, 2009

呂宋鰻鱺
呂宋鰻鱺
呂宋鰻,黃氏鱸鰻
Luzon mottled eel
數據缺乏(DD)
食用魚類
砂泥底 河口 淡水 近海沿岸
淡水 半淡鹹水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Anguilliformes » Anguilloidei » Anguillidae » Anguilla
Anguilla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Anguilliformes
Anguilloidei
Anguillidae
Anguilla

綜合描述

呂宋鰻和鱸鰻外觀極為相似,但是可以經由背鰭起點(d=吻端至背鰭起點的距離)至肛門(a=吻端至肛門的距離)之間的距離,和身體全長(t=全長)的比例[p=(d-a)/t(%)]來區分,呂宋鰻的平均比(p=11.2%;變化範圍為9.4%~12.3%,n=8)比鱸鰻的平均比值(p=16.0%;變化範圍為14.1%~18.1%,n=8)有所差異;以及背鰭起點位於脊椎骨位置,前者約第24節處,後者約第21節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nguilla luzonensis 上次更新:2023-08-21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主要在菲律賓呂宋島附近,臺灣及中國也有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nguilla luzonensis 上次更新:2023-08-21

尺寸

體長:10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nguilla luzonensis 上次更新:2023-08-21

棲地

呂宋鰻和鱸鰻同屬於體色具有許多斑塊的淡水域鰻魚。本種肉食性,幼苗於臺灣北部及中部野外有採獲記錄,成鰻則於蘭嶼有發現記錄。主要是在夏季裡洄游至菲律賓沿海地區,因此推估繁殖季節應該在冬春之際。在冬季發現的鰻苗數量則較少,繁殖場所在位置仍不清楚。
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nguilla luzonensis 上次更新:2023-08-21

效益(利用)

本種在臺灣主要是混生於鰻苗洄游群當中。水產試驗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曾於2009年12月至2011年7月間,利用DNA萃取及序列的比對技術檢驗分別採自宜蘭、苗栗及彰化等地7梯次共405尾的黑鰻鰻線,測定出鱸鰻371尾(佔91.7%)、短鰭鰻30尾(7.4%)、呂宋鰻3尾(0.7)與西里伯斯鰻1尾(0.2%),可見本種數量並不多,同時在野外的成魚可能更少,但是在菲律賓原生的應該有相當大量的族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nguilla luzonensis 上次更新: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