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nnellichthys viridescens Dawson, 1968

黃帶䲁鰕虎魚
Yellowstripe wormfish
砂泥底 礁沙混合區
海水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Perciformes » Gobioidei » Microdesmidae » Gunnellichthys
Gunnellichthys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Perciformes
Gobioidei
Microdesmidae
Gunnellichthys

綜合描述

背鰭硬棘20-21,背鰭分節的軟條38-41;臀鰭36-40;胸鰭12-13;腹鰭I, 4;脊椎骨數24-25+33-34=57-59;體延長如鰻形,頭部的長度約為體高的1.5倍;吻端圓,下頷略凸出於上頷;眼大,約等於吻長;背鰭起於頭部略後方,臀鰭起於體中央,兩鰭均延伸至尾鰭基部附近;尾柄短;體呈半透明,體側有藍色、橙色的縱紋,自吻端至尾鰭;腹部有白色縱紋,自下頷逐漸縮小至臀鰭基部中央;各鰭為透明。(2019/9/2)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unnellichthys viridescens 上次更新:2019-09-02

分布

分布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台灣目前發現於墾丁周圍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unnellichthys viridescens 上次更新:2019-09-02

尺寸

體長:12: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unnellichthys viridescens 上次更新:2019-09-02

棲地

主要生活在水深1-5公尺的海域,大多棲息在礁沙混合區或泥沙質底海域;肉食性,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砂泥底礁沙混合區

1~5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unnellichthys viridescens 上次更新:2019-09-02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經濟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unnellichthys viridescens 上次更新:201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