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消失與滅絕的不同(上)

內容摘要:

任何事物的消失,可能是短暫或永恆,當一個物種,永遠、全球性的消失,便是滅絕。

滅絕,有區域性的滅絕,或全球性的滅絕。以中華白海豚為例;在臺灣沿海附近的白海豚,是物種的一個地理族群,但其物種分布很廣,從澳洲中部、印尼西太平洋海域都有牠們的族群,若臺灣海峽的族群消失了,為區域性的滅絕,是否能夠復育,需要時間,經過族群自然性的擴散而再游過來。

許多區域性的滅絕,會演變成全球的滅絕,目前比較廣為人知的案例以大型哺乳類居多。海洋來說,有史德拉海牛、長江白鱀豚;陸地上的生物則有美洲的旅鴿、紐西蘭的度度鳥……等等。

史德拉海牛的滅絕,起因於蘇俄的貨輪在庫頁島擱淺時,船員被困,下船尋找食物,發現這種海牛,牠是地球上最大的素食動物,一頭有7到10公尺長體重4500公斤以上,在岸邊吃水草、海藻,背露在水面上,不怕人。船員把牠抓來吃、皮也拿來用,回到蘇俄後,一傳十、十傳百,漁民去捕獵,27年就殺到一頭不剩。

要證明物種的滅絕非常困難,主要是憑科學家的判斷,在過去30-50年內,再也沒被發現、報導,比較能夠有充足的理由與證據來說明滅絕的事實。


[前往講堂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