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
藻礁稱作Algal Reef,
是指由殼狀珊瑚藻所建造而成的礁體,或由石灰藻經過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死後留下底質,再被新的長上去,經過慢慢地沉積而形成礁體。
臺灣的常見的造礁藻類種類還滿多的,
像紅藻植物門、綠藻植物門或褐藻植物門。
因為屬於生物,所以是生物礁的一種,
藻礁有時是活的、死的,
死掉的礁體,為地質的藻礁,
經過千萬年來的,因為棲地破壞或沉積物太多而死掉,
臺灣還有一些活的藻礁,稱作生態礁。
藻礁和珊瑚礁都是由生物所構建,
珊瑚礁是由動物構成,藻礁主要是植物造礁,
累積的速率比珊瑚礁更慢,經過幾千年、萬年堆積而來。
藻礁分佈在臺灣桃園永安到大園,新北市淡水到三芝的海岸。
談到藻礁,需要注意到珊瑚的成分跟比例有多少。
著名景點老梅石槽是由綠藻覆蓋石槽,形成季節限定的獨特景觀,但並非藻礁。
邵老師在節目中也談到觀新藻礁生態系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桃園的藻礁從北而南,有三段分為白玉藻礁、大潭藻礁及觀新藻礁,
觀新藻礁因密度較高,有較詳盡的調查,但以北的大潭藻礁的調查資料較少,
因此在開發的過程中,產生了各種問題的討論。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
臺灣過去有太多海洋生態系沒有經過調查研究,
缺少詳盡的資料,
到底這些藻礁是否能夠異地復育?這些問題我們不太清楚。
開發單位應該在事前願意投入多一點資源去投入,
而不是碰到問題時才想要解決問題,這樣比較難去說服另一方。
棲地的破壞、海水的汙染、氣候變遷、海水酸化對藻礁都會有所影響,
節能減碳雖重要但無法立竿見影。
污染的取締也很重要,
應該要維護既有的礁體,降低人為的干擾,
強化殼狀珊瑚藻基礎生物學研究,配合生態監測,
這些行動對於藻礁的復育都會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