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yzias sinensis Chen, Uwa & Chu, 1989

中華青鱂
青鱂
青鱂,青鱂魚,稻田魚,魚目娘,米鱂,彈魚,三界娘仔
Ricefish,Rice Fish,Tooth- carp,Japanese rice fish,Japanese medaka
無危(LC)
淡水
淡水
於淡水域中可完成生活史
Species 種
Actinopterygii » Neopterygii » Beloniformes » Adrianichthyoidei » Adrianichthyidae » Oryzias
Oryzias
Actinopterygii
Neopterygii
Beloniformes
Adrianichthyoidei
Adrianichthyidae
Oryzias

綜合描述

體延長,稍側扁,背部平直,腹部圓突。頭中大,較寬,前端平扁。吻寬短。眼較大,側位。口小,上位,橫裂,能伸縮;上頜較下頜短,下頜向上突出。體被較大圓鱗,頭部被鱗。無側線。背鰭一個,短而後位,具6分支鰭條,無硬棘;背鰭與臀鰭基後部相對;臀鰭無不分支鰭條,具15-19分支鰭條,起點距尾鰭基較距吻端為近;胸鰭上側位,基部斜直,末端伸越腹鰭基;腹鰭腹位,末端伸達肛門;尾鰭截形,長約與頭長相等。無鰾。腸短,較體長為短或等長。體背側淡灰色,體側及腹面銀白色;頭部及體體多具小黑點;體背部正中線具一暗褐色縱帶,自頸部後延至尾鰭基;體側中央具一縱行黑線,始於鰓蓋上角或胸鰭末端處,後延伸至尾鰭基。各鰭微黑,雄魚的腹鰭在生殖季節尤黑。過去文獻都將台灣所產的青鱂魚鑑定為日本青鱂(Oryzias latipes),然而根據近年來的研究,台灣所產之本種實為中華青鱂(Oryzias sinensis)。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ryzias sinensis 上次更新:2024-07-04

分布

廣泛分布於東亞區淡水域,包括中國、韓國、臺灣及中南半島北部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ryzias sinensis 上次更新:2024-07-04

尺寸

本種已知最大體長為4公分。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ryzias sinensis 上次更新:2024-07-04

棲地

主要棲息於靜水或緩流水體,偏好淺水域。一般在溝渠、池塘、稻田的水表層成群活動。
淡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ryzias sinensis 上次更新:2024-07-04

取食策略

口部小,主要以水中小型無脊椎生物、有機碎屑、浮游動植物等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ryzias sinensis 上次更新:2024-07-04

生命週期

於淡水域中可完成生活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ryzias sinensis 上次更新:2024-07-04

繁衍

本種屬於卵生魚類,卵受精後,仍掛在雌魚的生殖孔、臀鰭附近,之後雌魚將受精卵黏附於水草或絲藻之上,待其孵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ryzias sinensis 上次更新:2024-07-04

系統分類學或親緣關係學

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各地的中華青鱂的遺傳組成有明顯差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ryzias sinensis 上次更新:2024-07-04

保育狀態

本種在國內的野外族群不穩定且少見,不應捕捉。國內目前僅剩極少數野生族群,且族群並不穩定。因臺灣各地的中華青鱂的遺傳組成頗為不同,為避免基因汙染,應避免將未經研究評估的人工繁養殖青鱂魚後代放流至野外水域中(Huang et al. 2022;黃世彬,2023)。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ryzias sinensis 上次更新:2024-07-04

趨勢

國內各地的中華青鱂野生族群在1990年代以來皆面臨消失或族群數量大幅減少的問題,應予重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ryzias sinensis 上次更新:2024-07-04

威脅

本種主要的威脅為外來入侵魚種的捕食、棲地破壞以及基因汙染的問題。已知花鱂科魚類是造成本種近年來在臺灣部分重要棲地的族群數量減少或消失的主要原因(Huang et al. 2022;黃世彬,2023)。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ryzias sinensis 上次更新:2024-07-04

管理

本種在國內僅存的少數野生族群。應進行保育及管理,以保護國內的原生族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ryzias sinensis 上次更新:2024-07-04

效益(利用)

魚體小,不具漁業經濟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黃世彬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ryzias sinensis 上次更新:202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