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ptocentrus albidorsus (Yanagisawa, 1978)

ASIZP0056129
Cryptocentrus albidorsus@fishdb-media-1230
Cryptocentrus albidorsus@fishdb-media-9106
Cryptocentrus albidorsus@fishdb-media-9797
白背帶絲鰕虎
白背帶絲鰕虎魚
甘仔魚,狗甘仔,白背帶猴鯊
White-backed shrimp-goby
觀賞魚類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第一背鰭:Ⅵ;第二背鰭:Ⅰ, 10~11;臀鰭:Ⅰ, 10;胸鰭:17。縱列鱗 101~110。橫列鱗35~38。背鰭前鱗0。體延長,側扁。吻短,圓突。眼小,上側位。口大,斜裂,口向後延伸至眼中部下方。第一背鰭與第二背鰭約等高;腹鰭相連癒合形成一吸盤狀。尾鰭扇形,長度約與頭長等長。體呈紫黑色,體背側自吻端至尾鰭基部上緣有一條深黃褐色縱帶,各鰭為鮮黃色。液浸標本的頭、體呈深褐色。體長25 mm的幼魚,自吻部經眼和項部沿體背側直達尾基有一條白色縱帶(即項部及背部為白色,故名)。成魚體側中部在胸鰭基處有一縱行約9個深褐色斑塊,其大小約與眼徑相等,斑塊上、下方具不規則暗色斑紋。第一背鰭具3條褐色後傾點狀紋,第二背鰭約具3條褐色縱點紋;臀鰭具5條後傾褐色斜紋;胸鰭和腹鰭灰色,無斑點,胸鰭基上方具1個褐色大斑;尾鰭具5~6條褐色橫紋;尾鰭基稍後處具1邊緣褐色的灰白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ryptocentrus albidorsus 上次更新:2012-12-19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海域,包括臺灣及日本。臺灣分布於東部、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及綠島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ryptocentrus albidorsus 上次更新:2012-12-19

尺寸

體長:8: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ryptocentrus albidorsus 上次更新:2012-12-19

棲地

暖水性近海小型魚類,棲息於沿岸珊瑚礁區礁沙混和底質的水域。喜與槍蝦共生,雜食性,以藻類及底棲動物為食。偶見。
近海沿岸

1~1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ryptocentrus albidorsus 上次更新:2012-12-19

效益(利用)

無食用價值。可供觀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ryptocentrus albidorsus 上次更新: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