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ptocentrus strigilliceps (Jordan & Seale, 1906)

ASIZP0056133
Cryptocentrus strigilliceps@fishdb-media-13045
Cryptocentrus strigilliceps@Jheng2111
Cryptocentrus strigilliceps@fishdb-media-1698
紋斑絲鰕虎
紋斑絲鰕虎魚
甘仔魚,狗甘仔,紋斑猴鯊
Side-spot shrimp-goby,Target shrimp goby,Target prawn-goby,Target goby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第一背鰭:Ⅵ;第二背鰭:Ⅰ, 9~10(通常10);臀鰭:Ⅰ, 9~10 (通常9);胸鰭:16~17。縱列鱗 54~61。背鰭前鱗14。體延長,前呈圓筒型,後側扁。標準體長為魚體高的3.9~4.5倍;為頭長的3.2~3.35倍。第一背鰭較第二背鰭高,第二、第三鰭棘較長;尾鰭圓形,約與頭長等長;兩腹鰭癒合成一吸盤,末端延長到肛門位置。體呈暗灰色;體側中部具有5個黑色橫斑,第一個橫斑位於體中心軸的上方,且擴大形成1個大的黑色眼塊;體側還具若干條不太明顯的暗色橫帶及散具黑色小點。第一背鰭及第二背鰭均具點狀縱紋;臀鰭鰭膜上具5條由前向後的斜紋;尾鰭散在小斑點。(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ryptocentrus strigilliceps 上次更新:2012-12-19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由東非至薩摩亞,北至臺灣、日本,南至澳洲大堡礁。臺灣分布於東部、南部、小琉球及蘭嶼等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ryptocentrus strigilliceps 上次更新:2012-12-19

尺寸

體長:1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ryptocentrus strigilliceps 上次更新:2012-12-19

棲地

暖水性近海小型魚類,棲息於沿岸珊瑚礁區礁沙混合底質的水域。喜與槍蝦共生,雜食性,以藻類及底棲動物為食。
近海沿岸

1~1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ryptocentrus strigilliceps 上次更新:2012-12-19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ryptocentrus strigilliceps 上次更新: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