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ota pellucida Larson, 1976

Eviota pellucida@Jheng2123
透體磯鰕虎
透體磯塘鱧
透體磯塘鱧,狗甘仔
Transparent dwarfgoby
礁區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背鰭VI-I, 8;臀鰭I, 7;胸鰭15-16;腹鰭I, 4;尾鰭11;縱列鱗22-23;體細長而後側扁;眼大;吻短吻端鈍;第一背鰭前3根硬棘延長,背鰭與臀鰭的軟條均向後延伸,約達尾鰭基部;腹鰭延長達臀鰭,腹鰭鰭條分離但由鰭膜相連;體呈透明玫瑰粉紅色,頭部具有一紅色縱帶自吻端至鰓蓋,另有二紅色縱帶自吻端延伸至眼眶;背鰭中央至腹部中間分布一系列的紅斑;尾鰭亦有許多淡色紅斑。(2019/9/3)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viota pellucida 上次更新:2019-09-03

分布

分布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台灣目前發現於南沙周圍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viota pellucida 上次更新:2019-09-03

尺寸

體長:2.1: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viota pellucida 上次更新:2019-09-03

棲地

主要棲息在水深3-12公尺深的岩礁、礁沙混合區域,屬底棲性魚類。肉食性,以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礁區

3~3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viota pellucida 上次更新:2019-09-03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經濟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viota pellucida 上次更新:201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