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ilio inermis (Forsskål, 1775)

ASIZP0065273
Cheilio inermis@fishdb-media-6096
Cheilio inermis@fishdb-media-1884
Cheilio inermis@Jheng1745
管唇魚
管唇魚
金梭烈仔,金梭鯛,金梭鸚鯛,青山龍,林投梭,魳遍羅,海龍,魽吉仔(臺東)
Sharp-nosed rainbowfish,Cigar wrasse
經濟性物種 觀賞魚類 食用魚類
礁區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延長成圓柱形,稍側扁。吻長。頭尖。口極寬;上下頜具一列齒,上下頜前方各具一對犬齒。幼魚前鰓蓋平滑,成魚則具鋸齒。鰓膜與峽部游離。體被中型鱗,頭部無鱗,僅前鰓蓋具一列鱗,鰓蓋上部具些列鱗;背鰭與臀鰭有鞘鱗,尾鰭基部被較小鱗。D. IX, 13;A. III, 12;L.l. 46-48;胸鰭短圓;腹鰭極短;尾鰭稍圓。體色多變,雄魚體呈淡黄、橙色、黑褐色或白色;胸鰭後方有一黑斑;喉峽部及腹部色較淡;背鰭及臀鰭色淡具網紋;尾鰭黑褐色。雌魚色淡;從上頜經眼下緣、胸鰭基上緣至尾鰭基中央具一列黑色小點;黑點上方體色為淡褐色或黄綠色,黑點下方為白色;各鰭色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eilio inermis 上次更新:2006-10-31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及東非到夏威夷及依斯特群島,北至日本琉球與臺灣海域等。臺灣除西部外,各地海域皆有分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eilio inermis 上次更新:2006-10-31

尺寸

體長:50: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eilio inermis 上次更新:2006-10-31

棲地

主要棲息於溫暖的珊瑚礁區。喜獨居,經常漫游在0-30公尺的礁區,尤其是被海藻覆蓋的海床或海草叢生的海中森林,以及沈積在海下的垃圾堆等。善於偽裝的它,體色也能隨著背景環境而改變;它常停游不動,躲在藻堆中,渾然就像是天地裡的一枝草、一棵樹般。以底棲甲殼類、貝類等為食。
礁區近海沿岸

1~3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eilio inermis 上次更新:2006-10-31

效益(利用)

長長的且泛著青黃光芒的身軀,在水中游動時,閃閃動人,所以又稱管唇魚為「金梭鯛」,是水族館常常展示的魚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eilio inermis 上次更新:200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