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nephelus bleekeri (Vaillant, 1878)

ASIZP0074931
ASIZP0061832
Epinephelus bleekeri@Jheng1017
布氏石斑魚
布氏石斑魚
石斑,過魚,紅斑,紅點鱠,芝麻斑
Duskytail grouper,Bleekeri's grouper,Bleeker's grouper
經濟性物種 食用魚類
礁區 砂泥底 近海沿岸
海水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3.0-3.5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平坦或微凹陷。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少數大犬齒,兩側齒細尖,可向後倒伏。鰓耙數9-11+16-18。前鰓蓋骨後緣具2-9個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49-53;縱列鱗數99-104。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6-18;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或9;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截形或略凹。頭部及體側褐色、紅褐色或紫灰色,其上散佈許多橘紅色、金黃色或黃色斑點;背鰭及尾鰭上方1/3部位亦具上述之班點,尾鰭下方2/3部位則為暗色。幼魚則有7條不顯之暗帶,前2條在頸部,最後1條在尾柄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pinephelus bleekeri 上次更新:2013-05-20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波斯灣,東至臺灣、印尼及澳洲北部等。臺灣澎湖海域有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pinephelus bleekeri 上次更新:2013-05-20

尺寸

體長:76: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pinephelus bleekeri 上次更新:2013-05-20

棲地

主要棲息於淺灘堆,棲息深度一般在30-100公尺間。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30~100 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pinephelus bleekeri 上次更新:2013-05-20

效益(利用)

具經濟性之食用魚,亦可人工養殖。一般漁法以拖網及一支釣捕獲。清蒸食用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pinephelus bleekeri 上次更新:2013-05-20